學什么必須干什么似乎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傳說了。
這種專業定終身的傳說建立在另外一個神奇的制度——包分配——的基礎上。
包分配基本都是基于買方市場的需求,被包分配者基本沒有思考個人喜好的余地。所以那時候考大學上職校選專業時一定要慎而又慎。比如,萬一一個討厭動物的孩子被分配到了獸醫站,后半生的悲催就拉開了序幕。
21世紀的高等教育體系,“分配”只存在某幾個極其特殊的專業和院校里了。那些專業和院校基本關系到國民安全,顯性特征是“提前錄取”。如果你不是“制服控”,不是“精忠報國”的岳飛大將軍的鐵血粉絲,且又生性散漫愛自由,填報此類志愿時請記住一句俗語“好奇害死貓”。
(對那些“提前錄取”的專業還不清楚的話,可以去百度“李尚龍”。李老師在他的成名作《你只是看上去很努力》有些篇章提到了那些專業和院校的“另類學生”的故事。)
來,我們選擇幾個群眾基礎比較廣泛的網紅,OH,是知名人士,逆向分析一下“學什么”和“干什么”的關系。
王思聰是學啥專業的?
馬云是學啥專業的?
孔子是學啥專業的?
王思聰大學學哲學專業,現在的微博標簽是“網紅”兼“投資人”,近五年來的網紅,副業是以哲學的“求真”精神紀檢娛樂圈。
馬云大學學英國語言文學專業的,現在是大家熟悉的電商大佬,紅了十余年的網紅了,社會活動家。
孔子連家門口的曲阜師范大學都沒上過(當然主要的原因是時差,學校建得太晚),專業不詳。他是全世界人都知道的華人教師祖師爺,千年網紅沒商量。
SO,你明白“學什么”和“干什么”之間的關系了吧?
當然,你可能會說:“王老師,我就是想找一個將來好就業的專業。”
啥專業好就業呢?
最常見的解釋就是熱門專業,一般所謂的“熱門”專業指的是“就業熱門”專業。比如20年前的外語外貿類專業,10年前的金融財會專業,5年前的文創文傳類專業……
資深高校一線教師王老師勸你,所謂“熱門”專業某種意義上和某些門戶網站的“標題黨”類似,是一個很隱蔽的宣傳陷阱。
以我熟悉的公立高等教育體系為例來解釋。
公立教育的專業設置一般都有滯后性,從發現市場人才需求到醞釀到專業申報到批復到招生,基本會有一屆奧運會的時間差。
然后你以熱門專業的高分殺進該專業的獨木橋,再以一屆奧運會的間隔年數打怪升級殺boss,no,是上課考試攢學分。兩屆奧運會的時間,我們的先輩以小米加步槍打跑了日本侵略者。當年的熱門專業很可能已經放涼了。等你畢業的時候,該專業畢業不多都跟河里的鯽魚一樣普羅了。
據說,50年前的世界500強今天已經有80%的企業跌出榜單。企業的競爭力持續維持時長已經由過去的30年縮短為現在的5年。
SO,千萬不要以熱門就業排行榜為報考導向。
藍翔、新東方烹飪學校之類的民辦教育機構不在此解釋之列,他們的專業設置流程我不熟悉,理論上是比公立學校對市場需求反映更敏感。
如果你聽完了我的叨叨,翻著白眼問我:“王老師,那我該報什么專業?”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分數允許的范圍內,選擇自己最向往的專業。
Have fun!未來的三年或者四年才不會過成“集中營”。
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專業,選擇一個你自己分數可能抵達的最神往的院校,神往的理由也許是該校排名好,該校美女多,該校伙食贊,該校空調齊全(北京朝陽區名校BUU空調就超贊)??????都可以成為你報志愿的理由。
(但是,請你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我會懷疑自己遇到了古墓派的小龍女)
如果你家有豪宅N套,未來的職位父母都替你打點好了,直接關掉這篇文章,選一個離馬云爸爸近一點的高校吧,別耽誤買買買就好!
萬一,你報了自己喜歡的專業喜歡的高校,但是中了命運的另一個大招“服從調劑”,被調劑到了一個手足無措的陌生專業,未來的四年(或三年)上學豈不像上墳一樣沉重了?
年輕人,現在高校的教學管理越來越人性化了,你記住如下概念:
(1)轉專業。
將來去大學報到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滿校園測試WIFI,而是要去教務處打聽轉專業事宜。
(2)輔修。
萬一轉專業未遂,不要著急退學復讀。向爹媽申請一筆經費,找一門相對喜歡的專業,輔修去。
(3)其它。
如果以上條件你的大學都不能滿足,記住上網去找“XX公開課”,丁磊不給我廣告費,我就不告訴你他家的網站名字了。另外教育部重金打造的“愛課程”網也不錯。
在21世紀,高校文憑是有藩籬的,高校的圍墻卻是越來越矮了,如果你愿意去跨越的話。
Ps:如果你是我家親戚,我會再加一條:在能力所及的范偉內,選擇同類專業和院校里資歷最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