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父愛如山般沉重,那么母愛便是如海般柔而寬廣。平時爸爸們忙碌事業,所以很多時候照顧孩子的是媽媽。那么,日常生活中,媽媽們哪些態度能教育好孩子呢?
陪伴就是最好的愛,有媽媽的親近,孩子就不會感到孤獨。不妨在和孩子說話時多表露你的笑臉,不要總是擺著一副嚴肅的面孔,讓孩子不安。
不管是外在面貌還是言行,媽媽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良好習慣往往是模仿媽媽的。如果媽媽自己每天都蓬頭垢臉,言行粗鄙,忙著操持家務卻不拾掇自己,那么,你又如何要求孩子也能做到干凈整潔,講究禮儀呢?
此外,孩子上學后,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媽媽和別人的媽媽做比較,他們小小的內心,其實更希望媽媽能讓自己驕傲。這并不是孩子愛攀比的表現,而是他們成長階段的情感訴求。
?
一般來說,孩子更為親近媽媽,有些媽媽卻因為孩子小而忽視他的存在,漠視他的情感和要求,或者把孩子當成自己的附屬品,甚至是出氣筒。這往往會讓孩子產生挫敗心理。
生活中孩子做對事就一通表揚,做錯事就一通批評,往往沒有理想的教育效果。恰當的做法就是,當你表揚時還愿意再說一句“我們還有再進步的空間,要繼續保持努力呢!”當你批評時還愿意再說一句“媽媽相信你能改變,因為媽媽愛你。”孩子才能在媽媽的正面評價中摸索到自我的成長方向。
媽媽的態度往往能影響孩子,當你面對新事物時不是拒絕,而是產生新鮮感和好奇心,那么這種做法也會帶動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愿意學習新知識。
父親們對孩子的關愛經常不表露,所以才有”沉默的父愛”一說。然而,孩子不到成年,是體會不到這種父愛的。有的孩子甚至直言“爸爸是個在家生活的陌生人”,真是令家人哭笑不得。說到底,教育孩子的責任應該是爸爸和媽媽共同承擔的,媽媽應該適時制造機會,讓孩子親近爸爸,也讓爸爸發揮不同于媽媽的家長優勢,教會孩子勇敢與堅強。
?
很多時候,決定孩子人生高度的關鍵不是分數的高低,而是人格心靈的健康健全,媽媽們應該要著重培養孩子做個有禮貌有原則的人,做個有良好行為習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