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想培養孩子的知恥心,務必要教孩子學會明辨是非善惡。因為,唯有孩子學會了明辨是非善惡,才會知道什么是恥辱、什么是榮譽,才不會誤入歧途,才能少走一些彎路,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
然而,由于孩子年齡小,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喜歡模仿,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有限,很容易是非混淆、善惡不分,甚至會把糟粕當成是精華來吸收。
?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傳授真理,而且向自己的學生傳授對待真理的態度,激發他們對于善良事物而產生的鼓舞和欽佩的情感,對于邪惡事物的不可容忍的態度?!?/span>
?
所以,作為孩子第一任和終生的老師,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心理發展特點,教他學會明辨是非善惡,讓他懂得什么是恥、什么是榮,從而形成正確的榮辱觀,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第一,在平時生活點滴中,我們要教孩子明辨是非善惡。
?
一天,媽媽帶著7歲的女兒過馬路,正好看到一位十二三歲的小姑娘牽著一位70多歲白發老人的手過馬路。
?
于是,媽媽便對女兒說:“你看,多么感人的一幕啊!這個小姑娘真善良,我們要向她學習?!?/span>
?
女兒想了下說:“媽媽,不管您多老,我都會牽著您的手過馬路的?!蹦且豢?,女兒那雙小手把媽媽那雙大手抓得更緊了。
?
一件生活中的小事,卻被這位媽媽當成了教育的素材,告訴孩子牽著老人的手過馬路是一件值得去做的好事。這就是隨機教育,情境教育。
?
事實上,在生活中,是非善惡到處都是。我們要善于聯系生活,抓住一切機會,傳遞給孩子正確的是非善惡觀念,從而提高他明辨是非善惡的能力。
第二,讓傳統經典成為衡量是非善惡的標準。
?
中國的傳統經典,如《弟子規》、《朱子治家格言》、《德育啟蒙》、《增廣賢文》等,大多都是在講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
《弟子規》雖然通篇只有一千零八十字,360句,儒家思想提倡的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余力學文等思想,是非善惡的標準,為人處世的行為規范,都涵蓋其中。
?
所以,我們要和孩子一起系統讀經典,全面的吸收,才能更好的用傳統美德去教育他,孩子就有了是非善惡的評判標準,知道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自然就會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
第三,告訴孩子“不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
劉備在臨終前囑咐兒子劉禪時,說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做人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span>
?
意思是說,要以善為榮,即使是小善也要去做;以惡為恥,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去做。
?
我們千萬不能輕視小善、小惡,是因為任何大事都是從小事積累起來的。“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小時偷針,長大偷金”,就是這個道理。
?
如果我們沒有及時教育孩子,告訴他“不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小惡就如同一粒種子,會在他的心上生根發芽,那么他就不再有知恥之心,可能就會做出更多、更大的惡事,從而造成無法挽回的局面。
?
有一份關于對少管所在押少年犯的調查報告,結果表明:很多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小時候的不良思想和行為習慣沒有及時得到糾正。
?
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所以,我們要盡早給孩子講明白“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
?
如果孩子已經犯下了小過失、小錯誤,我們要及時給予糾正,引導他發現自己的過失在哪里、為什么會犯下這樣的過失、如何去改正,并告訴他“無論惡事多么小,都不能去做?!?/span>
?
笑笑上一年級。有一次,因為嫉妒同桌比自己考得好,他就趁同桌沒注意把同桌的新書撕壞了一個小角。后來,笑笑把這件事情告訴了媽媽,媽媽知道,女兒只是因為心眼兒小才這樣做,便決定給予正面引導。
?
媽媽首先讓笑笑明白,嫉妒是一種不好的惡習,會讓自己的心胸變得狹隘,會變得沒有人喜歡。然后,媽媽告訴了笑笑一個道理:“不以惡小而為之?!弊詈?,媽媽引導笑笑要去彌補自己的過錯,向同桌道歉,想辦法修補破損的書。
?
這位媽媽做的很好,不僅讓笑笑認識到了自己的過錯,即使錯事再小也不能去做。那么,相信笑笑會牢記媽媽的話,不會再因為惡事小、不顯眼而去做了。
?
有的孩子在犯一些小錯誤的時候,總會存有這種僥幸心理:“反正也沒人看到?!?/span>
?
對此,我們要告訴孩子:雖然自己做的錯事沒人看到,但自己的良心會看見。真正害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因為一個小錯可能就是釀成大錯的開始。
?
另外,我們要引導孩子,在做每一件事情之前,無論是小事還是大事,都要三思而后行,如果這件事情會給他人或自己帶來不好的影響,就堅決不可以去做。
?
總之,我們要讓孩子牢記這句古訓“勿以惡小而為之”,時刻用它來要求、鞭策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知恥、有德、心靈強大的人。
第四,不要讓孩子掩飾自己的錯誤。
?
“過能改,歸于無,倘掩飾,增一辜”,有時候,孩子犯了錯誤之后,最本能的反應就是不想讓周圍人知道,然后千方百計地掩飾自己的錯誤。
?
無論孩子是出于何種心理、由于何種原因,這種掩飾錯誤的做法是不對的,因為這會讓孩子變得不再有知恥心。
?
試想,如果孩子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反而想辦法掩飾錯誤,那么他以后可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為自己所犯的錯誤而感到恥辱了,而是會習以為常。
?
相反,如果孩子能夠勇于正視錯誤,那么他就會為自己的錯誤而感到恥辱,自然就會下決心去改正錯誤,不僅能夠彌補錯誤所帶來的不良后果,還能夠讓自己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加謹慎行事,這就是知恥而后勇。
?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生活中要教孩子明白是非善惡,告訴孩子“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而經典是衡量是非善惡最好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