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的女兒因為是10月份的,所以只能等到明年才正式上幼兒園。談到入園問題,作為媽媽,我們總會聊到一些關于如何面對陌生人,如何學會拒絕,學會保護自己的問題。有一次,好友特地和我聊了一件事情。
好友女兒蕾蕾從2周歲開始就上起了早教班,也因此和班里一位叫貝貝的小女孩成為了好朋友。
有一天下課之后,兩個小女孩照例選擇在游樂區(qū)里玩一會再走。玩了一會,孩子們一般都會到大人那喝點水,吃點餅干之類的小零食。你給他吃塊餅干,他給你喝瓶牛奶,其實對于早已熟悉的家長們來說,都成為了默認的規(guī)則。
而那天,好友幫蕾蕾帶了兩包自己做的動物香草味餅干,蕾蕾覺得特別自豪,問好友能不能和好朋友貝貝一起分享,給貝貝一包。好友當然一口答應啊。
可是,當好友回過頭來時,小女孩貝貝卻沮桑著臉跑過來,對好友說:“阿姨,我媽媽說,不能吃別人給的東西,必須讓我還掉。”
好友說,當時內心特別震驚。因為“不要隨便吃陌生人的東西”這一條,她是認同的,也一直在日常生活中灌輸類似的道理給女兒蕾蕾,可是,蕾蕾和貝貝畢竟一起上課很久了,和貝貝媽媽也一直會有交流,加上兩個小女孩之間的關系特別好,特別投緣,就像是親姐妹一樣。所以,她才會爽快的答應蕾蕾,把自己做的餅干分享給貝貝。
可沒想到,好心就這樣被無情“拒絕”了……“蕾蕾,別人接不接受,是別人的權利,那兩包都你自己吃,好嗎?”“嗯……”看的出來,女兒的眼神里,有點小小的不理解和哀傷。
本來以為,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沒想到,第二天第三天,貝貝居然會趁她媽媽不注意的時候,主動跑過來,問好友:“阿姨,昨天蕾蕾送我的小動物餅干還在嗎?我想吃,能不能給我一塊嘗嘗?”甚至趁好友還沒反應過來,自己的小手已經伸向了包里……
這場面讓好友覺得特別尷尬,正好那時,早教班的lily老師經過,也看到了這一幕。她無奈地告訴好友,貝貝的確是這種不好的習慣。
表面上看,貝貝是個“聽話”的小孩,大人說一不二。可是一旦超出了大人的視線,她的行為卻可能會讓人訝異。且不說一包小小的動物餅干,如果面對更大的誘惑的時候,她的危機指數明顯要高于普通孩子。
02
這讓我想到了小區(qū)里那些2,3歲的小孩子們。因為孩子還小的時候,大人們都會盡力帶他們出去放風,而小區(qū)里的寶媽們,已經形成了一種默契,那就是每天晚飯過后,帶著自家孩子在廣場上溜娃。一邊是大媽們在跳廣場舞,一邊是孩子們的嘻嘻哈哈聲,好不熱鬧。
“琳琳,阿姨給你吃顆棒棒糖吧。”小姑娘琳琳看了看媽媽,然后搖了搖頭。表面看來,琳琳好乖好聽話,因為媽媽說過,不能吃陌生人給的糖。可是真的是這樣嗎?如果第二天,是奶奶帶出來的,那么琳琳會毫不猶豫地接受這顆糖,歡天喜地地吃得不亦樂乎。
太多的實驗證實,用孩子們最愛的糖果、玩具,只需幾分鐘,就能輕松騙得至少一半以上孩子的信任。
這樣的結果,讓大多數家長感到特別諷刺,因為家長們一直都認為,自己在安全意識方面做的工作其實是很多很到位了,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會“聽陌生人的話”。可是,數據卻證明,家長們都太過于樂觀了。因為當孩子超出自己的管轄范圍的時候,卻太容易被“危機”卷走。
當你對2,3歲的孩子說,別人給的東西,都不可以吃的時候。其實小家伙心里卻是產生了滿滿的好奇心:“為什么不可以吃呢?下次爸爸媽媽不在的時候,我就嘗一嘗唄。”
對于天真的他們來說,一棒子否定所有,對他們說無效的,反而會引起他們好奇的欲望,因為他們本身對這個多彩的世界有著太多探索欲和好奇心。那還不如直接了當地告訴他們:哪些人的食物是可以吃的,哪些人的東西,是可以要的。
03
不全盤否認,但堅決否認的事物,就一定要遵守。這樣,才能在孩子心中,建立真正的制度。比如:
1. 在日常和孩子朝夕相處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除了家里人以外,還有哪些人是可以相信的,比如,警察叔叔是好人,迷路了找不到爸爸媽媽了就可以找他們,慢慢地,孩子的分辨能力交際能力也會成熟起來;
2. 逢年過節(jié)走訪親朋好友家,或是參加好友的生日party,就可以事先直接了當地告訴孩子,大家都是認識的好朋友,親戚關系,所以,如果他們送禮物或食物給你,你覺得很喜歡,就可以收下,不必再請示爸爸媽媽,當然不要忘了說聲謝謝。
3. 出門在外的時候,別人給你東西吃之前,一定要先問一下家人可不可以吃,因為大人是可以看出這個東西有沒有問題,萬一吃到“有問題”的東西,會拉肚子的;如果家人不在,你又很喜歡的話,你可以接受,但是一定要帶回家,讓家人看一下再吃。
關于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yǎng),以下幾點給大家作參考:
1. 經常去的商場或在外旅游期間,多給孩子灌輸可以相信的對象,比如:保安叔叔,警察叔叔,餐廳里的服務員,商場里的營業(yè)員阿姨等等。我每次遇到交警路過時,總會自帶搞笑狀態(tài)地對兒子說,“警察叔叔來了,我們敬禮!你以后如果突然找不到媽媽了,記得找警察叔叔,然后把媽媽的手機號碼或家庭住址告訴他,知道了嗎?”而不是,在孩子哭鬧不停時,嚇唬孩子:“再吵,讓警察叔叔把你抓走。”萬一哪一次,孩子真的迷路了,他看到警察叔叔也會逃走吧……
2. 背各種詩歌故事前,不如先把家里人的電話號碼牢記于心。
在這個親子旅行盛行的年代里,我們無法拍胸鋪保證自己的孩子一定不會“走丟”,但如果走丟的那一刻,能馬上別人幫忙打電話給家人,那么走丟就會變得不那么可怕了。
就在前幾天的某個晚上,突然響起了幾聲敲門聲:“咚咚咚”。“誰啊?”“修電腦的。”修電腦?我和老公對望了一下,家里只有兩臺筆記本,也沒壞啊。“我們沒叫過修電腦的。”
說完,我從貓眼里望了一下外面,只見一個的確是帶著修電腦裝備的年輕人,一邊按手機一邊按了電梯下去了。我又是個敏感多疑的人,看多了那些冒充各種抄天然氣的推銷的然后趁機入室搶劫的新聞。我對老公說:“會不會是壞人啊?”“不會的,你想多了,估計是走錯樓了。”
“兒子,剛才陌生人敲門,我們不能隨便開門哦。”
“媽媽,什么是陌生人呀?”
“就是……,我們不認識的人,你就不要馬上開門,一定要等爸爸媽媽問清楚了才可以開門,知道嗎?”
“嗯……”兒子認真地點了點頭。
對于幼兒園階段的小孩子來說,世界是美妙的,天真的,充滿快樂的。我們有責任去保護這一份美好與童真,但更有義務去告訴他們一些真相,比如世界上有好人,但也有壞人。
而“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是他們人生課堂中,最需要優(yōu)先修的那一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