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養(yǎng)?也許很艱深,因為它可能需要一個和諧、融洽,并且有文化底蘊的家庭;也許很簡單,因為它可能只需要家長朋友在一些小事情上的身體力行。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一個“小事情”,“不占便宜”的教養(yǎng)。
有一次坐高鐵,身上帶了點小餅干,正吃著,發(fā)現(xiàn)過道上一個小妹妹盯著我手里的餅干,一臉渴望。被她的樣子逗樂了,隨手拿了一包說:“小妹妹,拿去吃吧?!?/span>
本來她已經(jīng)向我伸手,最后反而又縮了回去,做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然后說:“媽媽說不能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哥哥我不要了?!?/span>
這么小的姑娘都知道占人便宜不對,我想這便是教養(yǎng)吧。
還有一個故事想必大家也知道:關(guān)于父親用三碗雞蛋面教會孩子不占便宜的意義。
第一次:
一天早上,父親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端上桌。
父親問兒子吃哪碗?
“有蛋的那碗?!?兒子指著碗說。
父親說:“讓我吧!孔融七歲能讓梨,你都十歲了?!?br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
兒子說:“他是他,我是我,不讓!”
父親試探的問:“真不讓?”
“真不讓!” 兒子回答堅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把蛋咬了一半,表示給這碗面注冊了商標(biāo)。
“不后悔?” 父親對兒子的動作和驚人的速度十分驚訝,但忍不住又問了最后一遍。
“不后悔!” 為了表示堅不可摧的決心,兒子把最后剩的也吃了。
父親默默的看著兒子吃完,自己端過無蛋的那碗,開始埋頭苦吃。爸爸碗里藏了兩個蛋,兒子看得分明。
父親指著碗里的兩個蛋告誡兒子:“記??!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兒子一臉無奈。
第二次:
在一個周日的上午,父親又做了兩碗荷包蛋面條。情景再現(xiàn),一碗蛋臥上邊,一碗上邊無蛋。父親若無其事的問:“吃哪碗?”
“我十歲了,讓蛋!” 兒子說著,拿過了沒蛋的那碗。
“不后悔?” 父親問。
“不后悔!” 兒子回答堅決。兒子吃的很快,面見底也沒看見蛋。父親端過剩下的有蛋面,吃起來,兒子看見上面有一個蛋,更沒想到的是下面還有一個蛋。
父親指著蛋說記?。骸?span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max-width: 100%; color: rgb(255, 41, 65); box-sizing: border-box !important; word-wrap: break-word !important;">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大虧!”
第三次:
又過了數(shù)月,道具還是跟原來一樣。父親問:“吃哪碗?”
“孔融讓梨,兒子讓面。爸爸是長輩,您先吃!”
“那我不客氣了。” 父親果真不客氣的端起有蛋的面。兒子平靜地端起無蛋的面,一碗面很快見底。
兒子意外發(fā)現(xiàn)自己碗里也藏著蛋。
父親意味深長地對兒子說:“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不會讓你吃虧。”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看似“吃虧”的事,實則是幫孩子傳送“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的道理。而這兩種人在社會上不會混的很差。
實際上這么多年來,我養(yǎng)成了一個習(xí)慣——不隨便占便宜,假如非拿不可,最低限度也會說一聲謝謝。
“教養(yǎng)”和“修養(yǎng)”是孩子一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課程,每個父母都應(yīng)該以身作則。培養(yǎng)孩子這樣的品性和素質(zhì)。這樣的孩子才會走的更高更遠(yuǎn)!
如果孩子有“愛占小便宜”的跡象怎么辦?不要著急,我們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
方法1:讓孩子知道別人如何看待你
愛占小便宜的孩子,總想著自己占便宜的快樂,而很少想自己占了便宜,別人在吃虧,吃虧的人如何看待你?旁觀者又如何評價你呢?孩子往往幼稚,不看別人,沒有考慮過,誰會和一個天天想占便宜的人成為推心置腹的朋友。因為占小便宜而孤單,因為孤單而認(rèn)為身邊的人都不好,不喜歡自己,于是更加不把別人的利益放在眼里,見便宜就占,熱衷于短期利益,惡性循環(huán),逐漸形成愛占小便宜的行為。
作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人們對占小便宜的人有什么評價,用什么方式對待他們。同學(xué)或者朋友在一起,希望得到的是相互幫助、支持和愛護(hù),誰也不喜歡身邊有這樣的人,于是,大家會疏遠(yuǎn)你,排斥你,有事情不愿意告訴你,朋友越來越少。與孩子平等交流,用大量實際事例告訴孩子占小便宜不好,說明這種行為既把自己放在了人格低下的位置上,又會使周圍的人瞧不起,幫助孩子下決心改正。
注意事項:
當(dāng)?shù)谝淮伟l(fā)現(xiàn)孩子占小便宜的問題時,要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分析,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年齡小的孩子有可能是因為喜歡就拿了,當(dāng)他知道自己的行為對別人造成損失,馬上明白自己是不對,以后再也不會做這樣的事情了,家長就要尊重、理解孩子。
很多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可能是報復(fù),或者是開玩笑,也會另有原因,所以家長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要了解具體情況后再教育孩子。
方法2:對孩子喜愛的東西,家長要適當(dāng)滿足
小喬的爸爸媽媽不在小喬身邊,他的一切生活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很愛他,在吃上完全滿足孩子,但是在玩上卻控制很嚴(yán)。很少給他買玩具,尤其上學(xué)以后,更是一個玩具都不給買。近來,小喬總是有很多借口向奶奶要錢,奶奶總是給的很少,小喬就拿很少的錢給同學(xué),讓同學(xué)給他玩具玩。沒有錢的時候,他就給同學(xué)說好話,總之,得到玩具就是勝利。求同學(xué)多了,同學(xué)們都笑話小喬,說他愛占小便宜,說他很賤,到處說好話,就為了玩。同學(xué)們開始越來越不喜歡他了。
小喬開始不知道為什么,后來班主任發(fā)現(xiàn)了問題,及時和小喬的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并把同學(xué)們不喜歡他的原因講解給他聽,還批評了孤立他的同學(xué),以后,小喬知道,需要什么可以向家長要,不必低聲下氣地去求人。
心理學(xué)的需求理論告訴我們,當(dāng)一個人基本的、合理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轉(zhuǎn)移成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希望得到父母的愛或者關(guān)注,如果這種愿望無法實現(xiàn)時,有的孩子就會通過打架、拿別人的東西來得到一種情感宣泄,達(dá)到心理滿足;這種心理的滿足反過來又強化了孩子打架、拿別人東西行為。
注意事項:
家長有時間應(yīng)該多和孩子接觸,經(jīng)常和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有什么物質(zhì)要求,合理的,經(jīng)濟(jì)條件又允許,在同學(xué)中不特殊的,家長就盡量滿足,不能滿足,要跟孩子講清原因,讓孩子明白為什么。
家長要嚴(yán)正聲明: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是不對的,別人的東西就是再喜歡也不能拿。如果自己特別喜歡可以和家長商量,看家長能否滿足你;如果想借用別人的東西怕別人不給,也可以回家來與家長商量,看看家長是不是可以借到,或者給買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