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針對特別頑固且不易改正的習慣,可以采取相對復雜的措施:
結合案例分析理解:孩子晚上總想玩耍、說話,不愿意睡覺。
第一步:討論孩子的感受和需求。
如:坐在一起,問問孩子睡覺前都喜歡做什么?
第二步:說出你的感受和需求。
如:告訴孩子媽媽每天上班很累,需要早點睡覺、得到休息。
第三步:一起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把所有的想法都寫下來(不帶任何評論)。
一邊討論,一邊將雙方所有的想法逐一記錄,讓孩子有受尊重感和參與決定感,更利于提高孩子日后行動的主動性。
如:(孩子)聽三個故事、看會電視、翻跟頭、十點睡覺……
(家長)一個小時的游戲時間、九點上床后可以聊會天、九點半準備睡覺……
第四步:挑出哪些建議你們接受,哪些不接受,哪些需要付諸行動。(家長也應給予適當的讓步,會帶動孩子主動的讓步)
如:分別在各自能接受的方法上“打勾”,不能接受或者想去掉的方法上“打叉”,在雙方達成共識的方法上畫“五角星”
第五步:找到大家都同意的解決方法,總結達成共識的意見,雙方共同努力完成。
如:我們都同意每天八點半到九點自由活動,可以講兩個故事、九點半睡覺(可以寫在紙條上,貼在冰箱上)
四、要點提示:
1、當我們發生沖突時,不要把精力用于彼此的對抗,或者擔心誰輸誰贏。而是把能量和精力放在解決問題上,尋找一種方法,讓我們的個人需求都得到尊重;
2、在氣頭上時,暫時不要開始“解決問題”,當自己足夠冷靜時再開始。再科學的語言技巧如果是叉腰瞪眼下說的都是不會有效果的;
3、挑選建議時,不要評價“主意不好”、“那不行”,而是記錄每個想法,讓想法得到尊重;
4、當一個計劃執行一段時間后,貫徹不下去,可以選擇回到老路,也可以選擇再做計劃;
5、如果孩子不愿意坐下來商量解決問題,可以用便條方式表達我們的想法:(適合相對較大的孩子)
“親愛的,我想聽一聽關于….的問題,你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覺得……,我覺得…..,請告訴我你有什么解決方法,我們都能接受。愛你的爸爸”
懲罰原本是以讓孩子改正問題為目的,卻常常最終成為我們發泄自己情緒的借口,我們痛快了,可是孩子卻受傷了。多一些對孩子的尊重、會多一份孩子對您的尊敬,讓我們一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