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做父母的都希望與孩子保持良好的關系,溝通是建立并保持良好關系的工具。溝通的效果取決于父母的品質。每個家庭千差萬別,每位家長也因其個性品質、教養風格和動機等差異具有不同的特點,分為不同的類型,從而對與孩子的溝通產生不同的影響。
教育孩子是一門科學,而溝通是這門科學中的科學。作為子女的家庭教育者,父母要掌握這門科學中的科學,首先要認清自己然后才能形成科學的溝通方式。
我們探討家長類型的目的就在于幫助每位家長全面清楚地認清自己,對號入座,發現并改正自己的不足朝有利于親子溝通的方向發展。
按家長的個性品質可以分為暴躁型、溫和型、無原則型和原則型。
一、暴躁型
暴躁是指在一定場合受到不利于己的刺激就暴跳如雷的人格表現缺陷。暴躁有相當的情景性,并不是在任何場合都會顯露出這種心理問題。暴跌一般是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之中才暴露無遺,而在生人或生疏的環境中則能控制。因為在熟人或親朋好友中可以無所顧忌,因而一不順心就會激動憤怒。脾氣暴躁的家長一碰到不順心的事便難以保持冷靜,常常煩躁不安,容易發火。在孩子的教養上亦是如此。這種脾氣暴躁的家長往往對孩子的教養也缺少耐心。這種家長一定要注意,不要把白天工作的煩惱帶回家里,更不能因此把子女當出氣筒,以致熄滅孩子的思考力和好奇心。
二、溫和型
溫和型的人表現為對人、對事極為耐心,能夠寬容人,對人總是溫柔體貼。作為溫和型的家長對子女更是體貼入微。就像溺愛型父母一樣,毫無保留地滿足孩子一切要求。這類家長的子女會出現溺愛下孩子的表現。這類家長很耐心、盡力地去培養孩子;但又不能放手讓孩子獨自活動,惟恐孩子受委屈,不能為孩子確立一定的規則與限制;孩子不服從時也束手無策,也溫和對待。他們對孩子沒有強烈的要求,甚至沒有明確的培養目標。其結果是使孩子失去積極的自由發展的個性,教養出的孩子懦弱、依賴與無能。這類家長對孩子一味地溫和,甚至在孩子犯錯時也溫和地對待孩子,這樣不可避免地會模糊孩子對行為正誤的判斷。可見暴躁或是溫和都對孩子的成長不利。
三、無原則型
這類家長一般做事缺乏原則性,率性而為,表現在教養孩子上就是一味地遷就或一味地否定。有些父母對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百依百順,像溺愛、溫和型父母一樣。還有一些父母則是不分青紅皂白地一味批評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有時,孩子想主動為父母做些事情,或自己嘗試解決某些問題,但由于經驗不足或沒有這方面的知識,他們很可能會搞出一些亂子。無原則型父母在教養孩子時,一定不要盲目,要針對孩子的具體行為做出相應合理的反應。
四、原則型
有原則,考慮問周密是這類家長的特點。這類父母善于與子女溝通,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為孩子指出錯誤,鼓勵孩子改正錯誤等。如遇到上述無原則型父母遇到的情況時,原則型父母的做法正好相反。他們首先是一個獎勵者,對孩子的良好動機加以表揚和贊許,同時針對他的不足進行指導,告訴孩子恰當的方法。這樣既能提高孩子的積極性,又讓孩子了解了自己的失誤之處,從而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
提醒暴躁型、溫和型以及無原則型家長要盡力收斂自己的脾性,多為孩子著想。希望各位家長都能做一個有原則的家長,為孩子提供輕松愉快的成長環境,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