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報道,第17個世界急救日剛剛過去(9月10日)。今年急救日的主題是“兒童學急救,急救為兒童”。有調查發現:我國未成年人的急救知識非常匱乏,僅有不到5%的未成年人接受過“安全自護”方面的教育,不少四五年級的孩子甚至連小傷口都不會處理,專家建議應將急救納入到學校的必修課程。
?
在我國,兒童發生意外時,絕大多數正處于孩子身邊的人不知該如何應對,失去了0—8分鐘的“黃金”搶救時機。如果急救措施得當,很多意外傷害死亡都可以避免;孩子身邊的人如果掌握心肺復蘇等急救技能,一大批溺水、心臟驟停兒童完全可以救回。
?
來自“全球兒童安全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我國兒童的意外傷害死亡率是美國的2.5倍、韓國的1.5倍。造成這種“生命差距”的關鍵在于:兒童發生意外后,能否得到及時有效的生命支持,尤其是應急救護措施。
?
那么,其他國家是如何對孩子進行安全自救教育的?據《全球華語廣播網》澳大利亞觀察員胡方介紹,澳大利亞每百人就有1-2名急救員,悉尼每20個人中有1人接受過急救知識的培訓。去年,澳大利亞一名九歲的小女孩兒就運用自己在學校學習的急救知識,挽救了母親的生命。
?
胡方介紹,澳大利亞雖然沒有將急救課程作為全國性的學生必修課程,但很多學校都已經展開了這方面的教學。在學校之外,急救課程也是澳大利亞人在畢業之前會廣泛的去單獨學習的課程。一個標準的急救課程一般花費不超過100澳幣。學習時間一般只需要一到兩天,學習之后會頒發急救證書。由于非常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的時候會傾向于應聘者擁有這張急救證書,因此很多人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就會去聯系學習這個課程,以掌握基本的常識。對于澳大利亞一些政府領導人來說,推動本省或者全國性進行低年級學生的急救課全面普及,是他們在換屆選舉的時候,能夠吸引選民對他們支持的施政綱領之一。此外,在澳大利亞的各種慶典活動,嘉年華和適合孩子參加的各種其他的集會上,澳大利亞的急救中心、火警和警方往往都會積極參與,設置展位,在活動現場對孩子進行應急教育和宣傳。
?
國際醫學界普遍認為:“美國的手術成功率最高,日本的醫療器械最好,而德國的急救水平堪稱一流?!钡聡闹行W校會教會孩子們簡單的自救方法,但“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教育”永遠是第一位的。《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介紹,德國人的安全和急救意識比較強:比如上駕校,第一節課學的不是駕車理論而是急救知識。但是相對于急救德國更注重對兒童的安全教育,因為對急救的要求比較專業,一個幾歲或者是十幾歲的孩子不太容易掌握。如果救助措施不得當, 反而會造成二次傷害。但是一些必要的安全措施會教給孩子,對孩子進行基本的安全教育,主要的就是以預防為目的防患于未然。
?
真正的救援行動必須由專業的醫務人員以及救援人員來完成,比如發生事故,有人受傷倒地,不能貿然的過去把他扶起來,而是立即打電話報警呼叫急救人員。德國的中小學校都會配備一些必要的急救用品和藥品,老師會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比如說學生不小心摔破皮或者是扭傷,老師們就會取一些注入消毒藥品和冷敷物品做緊急處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同時會通知專業的急救人員來做進一步的處理。一些簡單的自救小知識會教給孩子的,德國有著世界上最完善的急救體系,今天通信于世界的112急救呼叫就是源自德國。
?
《全球華語廣播網》英國觀察員侯穎介紹,有針對性的兒童安全教育手冊基本上是英國家長和孩子人手一本的。在英國,人們都會告訴孩子平安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比起受到傷害以后的補救措施,英國也更加注重教育孩子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防止受到身體的傷害。
?
侯穎介紹,英國政府非常重視兒童安全教育,他們告訴孩子,安全重于一切。比如英國有兒童安全教育十大守則。孩子應當知道,生命第一、財產第二,告訴孩子,在遇到暴徒時,有權獲得朋友的幫助,或者堅決拒絕暴徒的要求。向孩子保證,無論發生什么事情,只要孩子向父母講明真情,父母都不會怪罪,并且會盡力的幫助他們。以及不喝陌生人的飲料、拒絕吃陌生人的糖果以及其他食物,這并不是沒有禮貌的表現。遇到危險時,可以打破玻璃、破壞家具,為了保護自己,兒童有權打破所有規章與禁令,告訴孩子在緊急之中,他們有權大叫、大鬧、踢人、咬人等等,當陌生人與孩子說話時,可以假裝沒有聽見,馬上跑開。生人敲門也可以不用回答,不開門,這些都是英國兒童安全基金會向所有家長給的一些建議,這些建議也幫助孩子們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安全權,更好的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