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9月13日電(記者 楊佩穎)僅僅因為倒垃圾的小事,先是被宿管扇耳光,后又被學校保安和值班老師用警棍毆打、腳踩頭,并被逼下跪道歉。
近日,陜西科貿技術學院16歲的小華(化名)剛開學不久就遭遇了如此悲劇。雖然事情已過去10多天,但想起當晚發生的一切,16歲的小華仍心有余悸。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剛開學不久,就接連曝出幾起校園事件,皆是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糾紛,讓學生承受更多傷害。
新學期開學還不足一周,山東樂陵挺進小學六年級一班被曝出全班70人有63人都被老師扇耳光,老師累了讓學生打,打得不響還不行,尤其諷刺的是,打人這位還是教品德的老師。
就在剛開學,9月3日,山東省日照航海技術學校機電系一名男教師因學生當天下午軍訓集合遲到半個小時被惹怒,對穿軍訓服裝的多名學生拳打腳踢,扇耳光,然后用腳踹,該老師邊打邊罵,盡管如此,仍然覺得不過癮,還呵斥學生“你躲啥躲,你別躲!”
而除了老師打學生,河北邯鄲市曲周實驗中學開學第一天讓新生住“廁所宿舍”的新聞也引發網友高度關注。網友發布的照片顯示,在鐵架床的另一側,便池坑直接用木板蓋住。連簡單的裝修都沒有,惡心至極。被網友狠批:根本不把學生當人看。
校園原本是教書育人的地方,理應是最安全的,最近幾起校園安全事件,讓學校逐漸變的不再安全,讓人們對校園安全問題充滿憂慮。不禁引人反思,我們的學校到底怎么了?
有媒體評論認為,無論是學生軍訓被打還是被安排住“公廁宿舍”,都只是極端案例,這點需要承認。但是當這樣的極端案例越來越多時,足以證明我們的教育在方式上存在問題。個別學校在管理上的官本位思維太過嚴重,教育管理薄弱,不以教育和孩子為本。不單是學校,一些極個別的老師也讓學生們缺乏安全感。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怎么指望學生們能夠安心讀書?
教育部多次發文強調師德建設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教師傷害學生的事件年年都有發生,不少畫面令人觸目驚心。不少輿論分析,這是由于少數教師師德低下。
“教育中必須要有懲戒,沒有懲戒就像開車沒有剎車一樣。”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未來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教師有懲戒學生的權利,但教師又不能體罰學生,懲戒和體罰之間的度很難把握,這一直是個難題。
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如《未成年人保護法》《義務教育法》《教師法》均有明確規定,教師不得體罰學生。
教育部2014年公布的《中小學教師違反職業道德處理辦法》給師德畫了“紅線”,其中規定,教師體罰學生的和以侮辱、歧視等方式變相體罰學生,造成學生身心傷害的,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行政處分。
今年,教育部8月3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表示,我國將于2016年底建成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開展精準管理,該系統將于2017年全面啟用,嚴重違背師德的情況將被錄入該系統。
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王定華表示,對于師德嚴重不良者,在晉級、提職等方面要實行一票否決。
現實中,教師如果體罰學生遭舉報,輕則受到行政處分,包括警告記過、降低職稱等級、撤銷職務、甚至開除解聘等;重則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和刑事責任。
部分教師法治觀念有待加強
未來網記者注意到,在曝出“教師打學生”之后,學校對老師的懲罰多為吊銷執業資格,開除教師隊伍。
有媒體評論認為,也許這樣的懲罰過輕,致使不斷有教師以身試法,老師打人不僅是師德問題,更是法律問題,除了在工作層面上進行處罰,更應該有法律層面的責任。
作為監管部門應加重對涉事教師懲罰,增加教師打學生的“違法成本”,讓“打學生”成為高壓線,使其不敢碰觸。
河南中亨律師事務所律師張慶宇認為,對學生進行管理,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職責的一部分。但老師的行為如果已經超越了其職責邊界,涉嫌侵犯學生的健康權、人格權。應負民事法律責任、行政法律責任。
除此之外,發生體罰事件的學校也難辭其咎。張慶宇說,老師體罰學生是教學職務期間的侵權行為。對于職務行為造成的損害,校方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
張慶宇呼吁,教師群體要想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就應當在教書育人的同時,不斷加強自身法治觀念與法律修養。
對學生全面發展關注不夠 學校教育太過功利化
專家認為,這些事件的發生不僅僅是教育的問題,更反映了整個社會的問題。
“現在的教育脫離到原生態的狀況,整個教育太過功利化,這是導致很多問題發生的根源。”儲朝暉表示。
長期在基層參與教育調查研究,儲朝暉對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深有體會,他表示,“現實中,教師的壓力很大,學生壓力很大,長期以來,學校過于關注孩子的考分,對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不夠,比如人與人如何交往,如何學會尊重等。”
除了教育的問題,也反映了整個社會法治的問題,法治體系的不健全,是長期存在的問題。
“整體社會缺少基本規則,缺少基本的規范,缺少對教育的基本的認知,導致這些問題的頻發。”儲朝暉說。
儲朝暉建議,教育就要回歸教育,學校就要營造一個大家學習、求學、互相尊重、理解、謙讓的環境。每個事件發生后,要全面呈現每個事件的真實性,應該做一個過程了解,進行案例分析。
儲朝暉呼吁,整個社會要加強法治,讓很多東西回歸理性,不要過于急躁,包括人的心態、人與人之間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