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遇到一位爸爸,他有一個優秀的孩子,憑自己努力考進重點高中,并擔任班干,深受同學和老師喜歡,簡直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誰都沒想到,這個孩子也曾有很多問題。
跟他聊了孩子的教育經之后,我發現他真的是一個優秀的爸爸,現在跟大家一起分享他的教育故事,相信大家肯定有所收獲!
01
孩子5歲,十分調皮。
有段時間,孩子經常去擰開飲水機的開關玩水,孩子的媽媽怕孩子燙到,就千叮嚀萬囑咐。大人說到口干舌燥,孩子卻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有一天,我打開飲水機開關加熱,過了會,用手試了一下,水溫有點燙,但是不至于燙傷。我把孩子叫過來,讓他玩。孩子開心地伸出手去玩,熱水一滴到手上,孩子就痛苦地縮回手。
孩子大叫一聲,哭著說:“爸爸,燙!”
從此以后,孩子碰到有熱水的地方,都會格外小心,學會了對自己負責。人生是孩子的,我們不能因為愛,剝奪他們去嘗試的機會。很多事情,只有切身體會了,才能印象深刻。
02
孩子6歲,叛逆不聽話。
有一天,晚飯時間,妻子叫孩子吃飯,接著叫了3遍,孩子都沒回應,還沉浸在電視里。妻子看兒子沒回應,正打算再叫,我打斷了她,“做人不要太嘮叨了。”
我朝妻子使了使眼色,故意大聲說:
“你看,你叫他一遍,他聽不見,表示他聽力不好;叫他第二遍還是不聽,那就不是耳朵有問題,是腿腳有問題;叫了3遍不聽,說明他根本就不想理你,你不是在做無用功嗎?如果還叫,那可說明你們倆智商都有問題了。”
孩子聽了之后,臉紅著入座,我和妻子一邊吃一邊偷笑。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父母呼喚,必定及時回應。
03
孩子7歲,生性好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總是想嘗試新事物,我兒子也不例外。暑假帶孩子回老家看爺爺奶奶,老家門口有一條小河,河水清澈見底,孩子見了特別開心,一直想去玩水。出于安全考慮,我們一家大人都不同意。
有一天吃完午飯,孩子再次提出要去小河里游泳。我答應了,母親一聽就反對。我拉住母親,對孩子說:“你先去換衣服,爸爸陪你一起去。”
孩子換好衣服回來,我端了一盆水放在他面前,說:“兒子,游泳的話,肯定是要學會憋氣的,這個你知道吧?”
孩子點頭,我接著說:“那我們先來試一下,看看誰憋得久!”
“好!”孩子信心滿滿,可是憋了5秒就不行了,“爸爸,好嗆啊,好難受。”
“是嗎?可是如果要游泳的話,需要憋氣更久,而且不能隨時選擇結束,那比這個難受多了。”
兒子一聽,支支吾吾地說:“爸爸,我們可以不去了嗎?”
“可以啊,爸爸尊重你的選擇。”
從此以后,孩子做任何事情都三思而后行,學會了謹慎小心。有時候,父母不需要拼命反對孩子的決定,只要讓他懂得這個選擇的結果就好。
04
孩子8歲,個性強,脾氣暴躁。
有一次,孩子與同學打架,回家之后大哭。我問他:“你很委屈,很生氣嗎?”孩子說:“嗯,我討厭他,我要報仇。”我問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需要我幫忙嗎?”
“我要找根棍子,這樣他就打不過我了。不行,我要像電視里一樣,用劍刺他。”那段時間孩子狂迷古裝劇,我覺得他的暴力是有原因的。
“好,這樣很解氣,爸爸去幫你準備一下。”說完我就上樓了,孩子的哭聲也越來越小。過了會,孩子看我抱著衣服和被子下樓,一臉不解地問我:“爸爸,你不是去拿棍子了嗎?怎么拿這么多衣服?”
“那你決定用什么了嗎?”我問他,“如果用棍子呢,那你會被帶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個月,帶幾件衣服換洗;但如果用劍的話,那可能要長時間住在那了,肯定要給你準備被子啊。”
孩子一聽,臉紅著說:“真的會這樣嗎?”我認真地看著他,“嗯,根據我國法律規定是這樣的。”
“那我們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氣嗎?”
“其實我也有錯,我不生氣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還是支持你。”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選擇和代價,做決定前都會思量其中的得與失。
05
孩子10歲,五年級期末考試,數學不及格。
孩子拿著成績單給我們看,一臉不開心。我問他有沒有找到原因,他理直氣壯地說:“因為數學老師教的不好,而且總是對我們發脾氣,我們全班都不喜歡他。”
我一聽接著問他:“哦,是嗎?那你們班數學第一名考了多少分。”“97分”,孩子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尊重你們班的這位同學,不是因為他考得好,而是因為他知道孰輕孰重,是個強者。就算他不喜歡數學老師,但他還是努力地去學了,就像太陽,帶著自己的光芒。
而你呢,就像鏡子,別人讓你不開心了,你反射出來的就只有不開心。你愿意做太陽,還是繼續做一面沒有個性的鏡子。”
“我要做太陽。我知道了,就算老師不喜歡我們,我也要尊重他,我會好好聽課的,不行的話就自己努力,做一個主動的強者。”
從此以后,孩子的數學成績漸漸提高,他也學會了對自己負責,遇事不抱怨,犯錯也不會推卸責任。
06
孩子11歲,沉迷游戲,成績下滑。
一天,我把他叫到跟前,問他:“你總玩游戲不寫作業,是因為游戲更有趣嗎?”孩子低頭說到,“是,也不全是,我不想寫作業,太難了,而且有好多,我就想玩一會再做。”
看到他還有學習的意識,稍稍舒了口氣,“那你玩完游戲之后,是什么感覺呢?”
“覺得很空虛,又很自責。”
“那你為什么還繼續玩呢,是因為控制不了自己嗎?”孩子點了點頭,我拿起電腦往外走,“那爸爸把筆記本賣了。”
“可是,沒有筆記本,您怎么工作?”
我摸著他的頭說:“爸爸可以沒有電腦,但不能沒有兒子。”
兒子眼睛紅著說:“爸爸,我不玩了,你別賣了。”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原則,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他都能拎得清。
07
孩子13歲,我和妻子經常出差。
每次吃完飯,我都會給家里打一個電話,但大部分都是讓母親接。一天,孩子搶過電話問我:“爸爸,你是不是不喜歡我?你怎么總是給奶奶打電話?”
“怎么會,爸爸很喜歡你,但我只給奶奶打電話也不奇怪啊,因為那是我的媽媽。你也可以去找你的媽媽。”
從此以后,妻子經常會接到孩子的電話,這個習慣到現在還保持著。我想,他是學會了愛。
08
孩子14歲,初三,學習緊張。
有段時間,孩子一直心情不好。有天他跟我說:“爸爸,我想辭掉班長的職位。”我問他為什么,他答道:“因為現在作業越來越多,大家都不愿意當班干。我當班長,還參加學生會,同學都覺得我傻。”
“那當班長是你自己競選的,你覺得有收獲嗎?”“有,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那如果你不干了,有人頂上嗎?”
孩子想了想說:“沒有,老師也覺得我最適合,勸我再想想。可是這會占據掉我一部分的學習時間...”
我打斷他:“既然是自己選的,而且老師很信任你,你就應該繼續做下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要受別人的評價影響。另外,你說會占據時間,那我問你,如果我生病了,你要照顧我們,那你怎么辦?不照顧了嗎?”
“不會,我會自己安排好時間,快點把作業寫完,然后就有時間陪你了。”
我欣慰地笑笑,“兒子,謝謝你。其實,這是一樣的,顧此失彼的概念從來就不對,人的一生要扮演很多角色,有人說,因為工作忙,我們就沒有時間照顧家庭了,但你看看爸爸,有不管你們嗎?”
“沒有,您很愛我們。我知道了,我會安排好學習和其他事情。”
從此以后,孩子學會了做自己,也有了時間觀念,懂得了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09
孩子15歲,通過努力,如愿考進了重點高中。
親戚讓母親辦謝師宴,給老師送送紅包,母親動搖了,我站在旁邊沒說話,想看看兒子是什么反應。兒子知道之后,對母親說:“奶奶,你不能送。”
母親臉一沉,“這是禮數,你老師對你這么好,你現在考上了,不能不報恩。”
“我很感謝我的老師,但我也很尊重我的老師,您給他送紅包,那是對他的侮辱,他不會收的。”
“那我還不是為你好,怕你失了禮數。”
“不會的,不送紅包,老師也會一直喜歡我的。”至此,母親才斷了送禮的念頭。我站在旁邊,對孩子豎了豎大拇指。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孩子已經有了正確的三觀,懂得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很多時候,我們覺得孩子不懂人情世故,卻不知道是自己長大了之后忘了初心。這次是孩子教育了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