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
寶寶能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辨認物體,通過聲音辨別家庭成員,能從一堆大小、形狀相同而顏色不同的木塊中挑出一個和成人手中一樣的木塊。 父母要多從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讓孩子多看、多聽、多嗅、多摸,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
認識形狀
通過各種感覺感知形狀特征 父母拿出一個圓形的積木告訴寶寶說:“這是圓形的。”一邊口中說兒歌:“小皮球,圓又圓。”一邊拿著圓形積木滾來滾去,接著把圓形的積木給寶寶玩一會,讓寶寶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認識圓形。
然后讓寶寶選出其他圓形的積木,寶寶如果能順利地把圓形積木選出來,要鼓勵寶寶,并給予寶寶及時的反饋,加強記憶印象。
通過分類加深對形狀概念的理解將積木分為圓形和不是圓形的兩類,讓寶寶在很多的積木中找出圓形的積木。 將圓形的積木搭高或者將圓形的積木進行組合拼成一幅畫,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身邊的物品中找到相同的形狀
和寶寶一起找找生活中的圓形。讓寶寶通過觀察以及平時的生活積累,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如:球、算盤珠、鐘等等,幫助寶寶將圓形與周圍的事物聯系起來,將圓形的抽象概念具體化。
如果寶寶一時想不起來,那家長可以和寶寶展開尋找“圓形”比賽,在家里或者把寶寶帶到超市、公園,看看誰找得又快又多。
認識天氣
帶寶寶看圖。給寶寶找來天氣畫冊,讓寶寶自己坐在床上翻書,媽媽指著各種天氣的圖畫予以解說,例如晴天會有太陽、雨天會從天上掉下水珠、雪天會飄起雪花等等。讓寶寶在翻書學習的過程中,對各種天氣有一個總體的印象。
讓寶寶親自體驗天氣的變化。帶寶寶出門的時候,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為寶寶介紹各種天氣的特點,讓寶寶親眼看見,會增強寶寶對天氣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很容易就能把握住天氣的主要特點。
和寶寶一起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非常專業和詳細,寶寶從節目中可以慢慢的熟悉各種專業的詞語。比如溫度、濕度、風向等等,還能熟悉很多地名。對于南方的寶寶來說,還會知道原來北方會下雪;對于內陸的寶寶來說,還會了解到原來南方會有可怕的臺風。1歲半的寶寶雖然還無法完全學會,但是他們會聽在耳里,記在心上。
2~3歲
寶寶在觀察時仍然需要動作的參與,常常要用手一一指著所要觀察的物體。 家長應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來發展寶寶的觀察力,并在發展寶寶觀察力的同時,讓寶寶把所觀察到的事物用語言描述出來,這對寶寶的語言能力大有裨益。
認識時間
2、3歲教寶寶鐘表還太早,家長可以用具體的現象來向他們說明時間。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動畫片,你就可以指著墻上的鐘告訴她,“當短針到了8,長針到12的時候,你就告訴媽媽給你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自己觀察鐘表,到了時間提醒媽媽。
用圖表的形式給孩子制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畫一個小鐘表,指針指向7點,然后旁邊畫上一個小孩子起床的圖畫,表示早上7點起床。然后,7點半吃飯,等等。 這樣可以讓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時間里會發生什么,他們會很快對時間有了概念。
1~2歲
寶寶能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辨認物體,通過聲音辨別家庭成員,能從一堆大小、形狀相同而顏色不同的木塊中挑出一個和成人手中一樣的木塊。 父母要多從生活中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讓孩子多看、多聽、多嗅、多摸,促進孩子觀察力的發展。
認識形狀
通過各種感覺感知形狀特征 父母拿出一個圓形的積木告訴寶寶說:“這是圓形的。”一邊口中說兒歌:“小皮球,圓又圓。”一邊拿著圓形積木滾來滾去,接著把圓形的積木給寶寶玩一會,讓寶寶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認識圓形。
然后讓寶寶選出其他圓形的積木,寶寶如果能順利地把圓形積木選出來,要鼓勵寶寶,并給予寶寶及時的反饋,加強記憶印象。
通過分類加深對形狀概念的理解將積木分為圓形和不是圓形的兩類,讓寶寶在很多的積木中找出圓形的積木。 將圓形的積木搭高或者將圓形的積木進行組合拼成一幅畫,這樣可以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觀察能力和創造能力。
在身邊的物品中找到相同的形狀
和寶寶一起找找生活中的圓形。讓寶寶通過觀察以及平時的生活積累,說說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圓形的,如:球、算盤珠、鐘等等,幫助寶寶將圓形與周圍的事物聯系起來,將圓形的抽象概念具體化。
如果寶寶一時想不起來,那家長可以和寶寶展開尋找“圓形”比賽,在家里或者把寶寶帶到超市、公園,看看誰找得又快又多。
認識天氣
帶寶寶看圖。給寶寶找來天氣畫冊,讓寶寶自己坐在床上翻書,媽媽指著各種天氣的圖畫予以解說,例如晴天會有太陽、雨天會從天上掉下水珠、雪天會飄起雪花等等。讓寶寶在翻書學習的過程中,對各種天氣有一個總體的印象。
讓寶寶親自體驗天氣的變化。帶寶寶出門的時候,用寶寶聽得懂的語言為寶寶介紹各種天氣的特點,讓寶寶親眼看見,會增強寶寶對天氣的感知和判斷能力,很容易就能把握住天氣的主要特點。
和寶寶一起看天氣預報。天氣預報非常專業和詳細,寶寶從節目中可以慢慢的熟悉各種專業的詞語。比如溫度、濕度、風向等等,還能熟悉很多地名。對于南方的寶寶來說,還會知道原來北方會下雪;對于內陸的寶寶來說,還會了解到原來南方會有可怕的臺風。1歲半的寶寶雖然還無法完全學會,但是他們會聽在耳里,記在心上。
2~3歲
寶寶在觀察時仍然需要動作的參與,常常要用手一一指著所要觀察的物體。 家長應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來發展寶寶的觀察力,并在發展寶寶觀察力的同時,讓寶寶把所觀察到的事物用語言描述出來,這對寶寶的語言能力大有裨益。
認識時間
2、3歲教寶寶鐘表還太早,家長可以用具體的現象來向他們說明時間。如果孩子每天要看動畫片,你就可以指著墻上的鐘告訴她,“當短針到了8,長針到12的時候,你就告訴媽媽給你開電視”,這樣,孩子就會自己觀察鐘表,到了時間提醒媽媽。
用圖表的形式給孩子制定一個每天的日程表,例如,畫一個小鐘表,指針指向7點,然后旁邊畫上一個小孩子起床的圖畫,表示早上7點起床。然后,7點半吃飯,等等。 這樣可以讓孩子非常清楚每天固定的時間里會發生什么,他們會很快對時間有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