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15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來源:網絡? ?
? ? 唐有劉白墮脫俗隱于市,善釀酒,飲之香美,經月不醒。游俠語曰:“不畏張弓拔刀,但懼白墮春醪。”一杯春醪,寄著他一生的志趣,一生之作,亦攜著你品性高低。
馮驥才曾道:“植物死了,將生命留在種子里;作家死了,將生命留在作品里。”“言為心聲”,作品的格調趣味與作者的人品常有著高度的一致性,或無意的性格流露,或刻意的志節寄托,作品以其穿越時空的永恒與廣遠,承載著作者的追求與修養。
百家爭鳴,各有其芳華。若你的歌聲不現出你最獨特的嗓音,蓋只能湮沒于喧囂的人世。莊子汪洋恣肆,老子凝練沉穩,墨子嚴密周全,韓非子肅穆苛刻,則《莊子》抑或《道德經》,《墨子》抑或法家大集,無不承載著其獨特見解、個性思考。臺灣云門舞集享譽全球,其舞姿脫俗超凡攝人心魄,而其門下弟子亦無一不是高雅養性之性情中人。作者與作品如人與影,映照著彼此最真實的內心,而它只有你將最真實的生命投射,作品才能溫潤如玉,毫無雜質地現其熠熠光華。
人在成長,作品亦在成長,如影隨形中,兩者的生命都登上更高山巔。龍應臺年輕時生活在唐朝,熱情奔放,文字或“橫眉冷對千夫指”,抑或“俯首甘為孺子牛”,都是其性情之真,與作品攜手脅肩,向更深闊的遠方邁進。俄國詩人安娜·阿赫瑪托娃的人生起伏,其詩作亦從少女的幼稚轉為熟女的沉穩。作者與作品如一對孿生胞弟,在時光的磨蝕下恣意成長,從一個方面,我們得以窺見另一方的性格。
而元好問曾道:“心畫心聲總失真,文章寧復見為人。”作品格調與其品性的背離,有時并不是性情相伴,或是作者在作狂野掙扎,或是反其道愈見其力。顧城的詩天真純樸,他卻親手殺死妻子;凡·高的畫絢麗奔放,他卻癲狂割下左耳。我們能說他們的品性惡劣、思想卑劣嗎?當世界以痛吻我,我在報之以歌后,內心的苦苦掙扎或蒙蔽我純潔的心,而內心會在我手遺留中卓然于世。盧梭在《懺悔錄》中極盡猥瑣之能事,而誰又能否認他卓然脫俗的品性、高雅勇敢的追求呢?作品與人當面的背離,實則乃內心更堅定的追索啊!
當今社會人們熱捧的“雅作”,卻不知“雅作”之作者粗鄙無知,而恥于那些外表粗鄙之人,渾不知其作品華美天成、淳樸自然。悲哉!悲哉!而我堅信,那些枯燈夜雨下的荒江野老,劍指連營而無畏,筆削春秋而令亂臣賊子畏懼,定會與作品一同矗立于民族之巔。
一語天然萬古新,繁華落盡見真淳,在這急景流年的時光里,哪一杯才是真正寄余心的春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