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0-19日,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趙萬民院長,帶領青年教師張本政、譚笑等一行,赴四川、云南等地,進行山地人居環境的學術考察。期間,與四川大學趙煒教授、西南民族大學趙兵教授、西南交通大學崔敘教授、四川美術學院黃耘教授等,進行了學術交流,并且對建筑大類和土木大類的本科教學和思想方法,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進行了研討。共同認為,當前的建筑和土木大類的教育和教學活動,對加強學校間、校企的合作和教學方法和社會視野的拓展,對提升青年教師基本素質、 加強教學方法和技巧的訓練,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工作。
本次活動由魯班綠智數字智能產業學院發起,旨在深入西南了解民族聚居區文化的多元融合,探索西南民族文化在現代建筑土木大類教育中的應用潛力和發展策略,起到積極的作用。
考察中,趙萬民教授帶領青年教師,赴成都周邊考查以岷山、邛崍山脈為代表的四川盆地西南邊緣地區人居環境,這里分布眾多少數民族自然宜居區,有藏族、羌族、漢族、苗族,也有峨眉山、天臺山、青城山和川西竹海等優美的自然風景區,其擁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大熊貓等珍稀動物的重要生態意義。團隊一行考察了該地文化風貌,趙萬民院長在現場做人居環境水彩畫寫生示范,青年老師們得到現場指導和培訓,收獲頗豐。
隨后,團隊來到四川省涼山州鹽源縣,考查摩梭人、彝族、普米族等多民族融合聚居區人居特征,其中主要考察地點位于川滇交界處瀘沽湖鎮,瀘沽湖是中國最清澈的高原深水湖泊之一,湖面海拔約為2690米,四周崇山峻嶺,森林資源豐富,其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為各種植物和水生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在此團隊考察了摩梭人村落的文化結構和居住習慣,研究摩梭人特殊的建筑建造方式,并挖掘了文化器物符號等在其文化傳播中的重要體現方式,為接下來傳統文化融入現代人居環境的規劃設計教學提供實際基礎。
此次活動實地考察了西南山地人居環境,以及其在現代建筑與土木大類教育中的應用潛力。此次考察不僅為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的教學研究與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料,更為推動民族文化在現代建筑土木教育中的融合與創新開辟了新徑。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將繼續致力于探索文化與技術相結合的路徑,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深入的學習和實踐機會。
重慶城市科技學院建筑與土木學院的教師隊伍,在寶貴的暑期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身于知識的海洋與學術的探索之中。不僅彰顯了學院教師們勤勉治學、追求卓越的精神風貌,也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充滿活力的學術氛圍,使得學院的假期工作呈現出欣欣向榮、成果豐碩的良好局面。(傳媒中心 熊鑫/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