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型大學建設需要怎樣的教師,是講好理論,還是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性指導?如何尋求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更好效果?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近幾年的教師工程實踐正在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我校經過辦學頭幾年的外延式快速發展,目前已步入內涵提升的關鍵時期,為繼續推動我校向應用技術大學轉型發展,提高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必須大力推進“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為此,我校以教師工程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突破口,于2014年7月份開始,青年教師陸續進入企業、實習基地,到生產一線“當學徒”。今年暑期開展了第三期青年教師工程實踐,200名青年教師進行了工程實踐鍛煉,開啟了我校青年教師全員工程實踐新階段。
一、有計劃,有重點,全員參與
校黨委書記柴新衛認為,我校應用型人才戰略的建立,是基于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大量應用型的人才,只有深刻理解這一重要社會背景,才能走好應用人才培養之路。教師通過工程實踐豐富自身達到實現個人價值的目的,城科通過教師素質的提高實現長遠發展,全體青年教師積極參加工程實踐,最終實現教師個人價值與學校長遠發展的有機融合。
為增強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學校領導高度重視,將其作為應用技術大學建設的重要舉措之一,反復研究,確定了暑期全員工程實踐的方針、原則、內容、方式、措施、保障等,與各二級單位充分協商、反復溝通,根據各二級學院專業建設情況,量身定做暑期實踐方案,校派與院派相結合,廣泛要求與重點派遣相結合,根據文理專業的不同要求,分別派遣至全國各地不同的企事業單位進行工程實踐。
從2014年7月份正式啟動,目前已經組織三期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第一期工程實踐時間從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共計參加14人;第二期工程實踐時間從2015年1月至6月,共計參加7人;第三期工程實踐時間從2015年6月至9月,共計參加200人,其中建管學院30人,經管學院22人,藝術學院36人,土木學院23人,建筑學院18人,電氣學院24人,人文學院22人,基礎部19人,學生處4人,實驗設備處2人。
二、有制度,有保障,有落實
正如土木工程學院李平詩院長所說:“工程實踐源于教學改革所需,重在增長青年教師見識,應建立機制,固于常態”。為保障工程實踐有計劃、有重點的順利實施,敦促激勵青年教師規范有序開展實踐,學校制訂了校派工程實踐管理辦法及院派工程實踐管理辦法,即《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青年教師工程實踐管理辦法(試行)》、《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暑期院派工程實踐管理辦法(試行)》。
校人事處何湘麗處長介紹,管理辦法中不僅明確了工程實踐的基本原則、目的、選派對象、實踐期限及形式、工作程序、鑒定考核等,還體現了學校對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待遇上的保障,包括“四補”,即住宿補貼、交通補貼、生活補貼、工作量補貼。另外,學校通過建立健全考核機制,將工程實踐納入學校培訓青年教師的重要方式之一,將實踐成績和教師評職評優相結合,與年終考核相掛鉤,計入繼續教育學時,與職稱評聘掛鉤,以此激勵更多的青年教師積極投身于工程實踐。
為了使青年教師的工程實踐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學校嚴格進行過程管理,成立了專門的工程實踐檢查組,設置專人負責考勤,嚴控過程關,統籌協調工程實踐不走樣、不變形、收實效。卓越培訓中心負責督促、檢查校派工程實踐的情況;各二級學院設置專人考勤崗,通過實地走訪、電話、QQ、微信等多種途徑實現每周檢查,及時了解青年教師的實踐情況,并針對青年教師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大家排憂解難。
據用人單位反映,我校青年教師都能在各自的崗位上認真工作,兢兢業業向實踐學習、向一線工程師學習, 從不同角度去體驗工程實踐。參加工程實踐的青年教師也表示,要通過工程實踐,努力從生產、工作一線學習最前沿的知識,優化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為學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工程實踐結束后,每位青年教師須上報工程實踐總結、工程實踐成果、實踐紀錄本等材料。學校對院派的青年教師實行實踐單位和二級學院“雙考核”,在二級學院內部進行工程實踐成果匯報并確認考核等級;對校派的青年教師實行實踐單位、二級學院、學校的“三考核”,在學校組織的工程實踐匯報會上匯報成果,專家評審后確認考核等級,并在全校范圍內宣傳推廣實踐成果。
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報告
三、有特色,有收獲,有成效
我校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地區、行業覆蓋面廣。以第三期工程實踐為例,200名青年教師根據自身學科專業特點,結合教學發展需求,精心選擇工程實踐單位,奔赴全國各地實踐學習,涉及機械、電子、管理、互聯網、銀行、外資外貿、建筑、設計院、物流、酒店、外貿、律師事務所等行業。其中,重慶市76人,永川區51人(校內37人,校外14人),國內其它地區73人(西南地區18人,華中地區16人,華東地區14人,華北地區10人,西北地區7人,華南地區5人,東北地區2人)。
拓展了專業視野,掌握了專業前沿技術。建筑管理學院的吳漢美感嘆:“原來書本理論知識和工程前沿的差異竟這么大,現在工程前沿技術發展太快了,操作軟件更新迅速,挑燈夜戰成為家常便飯,‘你爭我斗’時時上演”。專業教師深入到不同類型企業進行實踐鍛煉,熟悉了解企業生產工作流程,了解與自己所教專業相對應行業的生產、技術、工藝、設備的現狀和發展方向,不僅有利于在教學中及時補充反映當前生產現場的新技術、新工藝,而且使青年教師認識到常規課堂與一線課堂相結合的必要性,這將有利于青年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滲透一線行業信息、最新專業技術及個人經驗,把行業現狀和特點如實地展現給學生,拓展教師眼界,幫助學生盡早與社會接軌。
青年教師進廠房
轉變了教學觀念。經濟管理學院的馬碧紅,今年暑假從高校老師變身成了一名軟件銷售員,登門拜訪10多家企業,經常遭冷遇,嘗到了銷售員“跑斷腿、說破嘴”的艱辛,切身感受了營銷工作“臉皮要厚,口齒要清、業務要明”,要通過有親和力的語言、對產品的專業了解和多次上門才能達到有效溝通,需要團隊內銷售、產品、技術各個部門通力合作等實際能力。我校青年教師大多數是由學校走到學校,沒有太多的實踐經歷,在“生產第一線”后才深刻認識到自己動手能力遠不如許多學歷低的企業員工,并被他們精湛技藝與敬業精神所折服,徹底改變了青年教師的傳統思想觀念,激發了其學習應用技能的積極性,決心不再做“兩耳不聞窗外事”的青年教師。把自己的親身實踐經驗帶入課堂,實現實踐能力與教學能力的“雙提升”,將課堂戰場從“教室小課堂”向“生產實踐大課堂”的延伸,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促進了教學改革。通過企業鍛煉,有利于青年教師返校后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培養出更符合企業需求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建筑管理學院在今年暑期的工程實踐中,總結出了“八步教學法”、“三維立體模型教學應用”等實踐教學方法。人文基礎教學部的李淑晶體會到了英語教學與英語應用之間的差異,她舉例說:“nice to meet you,這句話很簡單,我們教學中沒幾個人管它,但是這確實是老外眼里最重要的一句話,它是人們溝通的使者”,反映了傳統英語教學“重紙上,不重嘴上的”弊端,對于語法等過于重視,對于口語和英語國家語言習慣重視不足,導致學生英語應用能力較低。迫切需要實現從課堂英語向實踐英語的轉變。同時,根據企業對員工心理素質、溝通協調能力、隨機應變能力、服務意識、敬業精神的要求,修訂教學計劃時加大了人文素養、職業素養、專業新動向方面的內容。
工程實踐中的青年教師
建立長效機制,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我校的青年教師工程實踐已經正由最初‘要我做’變為了‘我要做’,青年教師們從工程實踐中嘗到了甜頭,主動要求參加,并且不再滿足于假期,希望能夠延長實踐周期”。我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胡新煉如是說。通過工程實踐,教師們更深地了解了行業需求,明確了課程設置與企業需求之間的關聯,積累了大量鮮活的教學素材,也為教師尋找課程設計和畢業設計題目提供了途徑。建筑學院的楊龍龍老師,自己在雅克設計機構重慶分公司實踐,同時也帶了13級建筑學2名學生參與貴州省大方縣新農村規劃概念設計,不僅他自己收獲了更多的學習態度、方法與技能,學生也在“真槍實彈”的課程設計中真切體驗了一線課堂,使實踐教學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工程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與行業的技術發展水平相適應。
推進了校企合作。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學??沙掷m發展的根本途徑,支持鼓勵青年教師工程實踐是學校主動接軌企業的一條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進企業加深了學校與企業的相互了解,密切校企關系,學??梢詴r刻掌握企業最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就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企業發揮高校教師專業理論知識和科研能力,提升產品研發水平,實現了校企合作由“分享”到“共享”的轉變。
青年教師到企業工程實踐是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院“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必將有助于加強教師的實踐能力,更新和拓展教師的知識結構,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和學校的辦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產學研結合。此項工作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還需要繼續不斷總結完善,真正走出一條“產、學、教一體化”的教學之路,為應用技術大學的內涵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卓越培訓中心 趙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