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田雨揚)編者按:作為教育部首批應用型本科試點高校,重慶移通學院回應時代發展需要及區域戰略新興產業需求,明確“信息產業商學院”辦學定位,構建了獨一無二的“四位一體雙院制”人才培養模式,以極致的完滿教育引領,充分的通識教育、基本的商科教育、必要的專業教育、國內領先的特色教育合力打好組合拳,全方位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高情商經營管理人才,成為中國大學素質教育排頭兵。
2022年5月,ABC中國民辦大學排名權威發布,重慶移通學院以142.0的總分位列全國民辦大學第一,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獲廣泛認可。在榮譽的鞭策下,學校半年來成果斐然,現推出“見證中國民辦大學第一”系列報道,展示學校素質教育創新舉措及優秀成果。
青年志愿者服務作為完滿教育的一環,對大學生成才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組織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是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高校的志愿服務為素質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實踐視角——即素質教育其出發點應是人的發展,它以活動為載體,著眼于精神建設,直接服務于人類的全面發展。移通學院志愿服務主張讓學生通過志愿培訓和志愿活動,感受真實社會、認識付出給予、獲得責任擔當、擁有心靈財富、創造快樂感動,讓學生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中浸潤、改變和成長,從而實現自身的全面發展。
重慶移通學院將志愿服務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務體系和實踐平臺,形成了“以學校為統籌、學院創新性落實”的校院兩級工作體系。堅持“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工作思路,積極踐行基層活動質量有鞏固、活動項目創新有融合、校園組織活力有提升、內外影響合作有拓寬的“四有目標”,以志愿服務項目工坊推進志愿服務陣地化進程,以支隊建設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化進程,以重點活動推進志愿服務品牌化進程,以每月主題推進志愿服務大眾化進程,以學院創新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進程,以志愿培訓推進志愿服務專業化進程,實現了“點與面結合,線與面交叉”的工作格局。致力做好志愿服務內容方向的多元拓展,助力青年志愿者在實踐中成長,努力在全國志愿服務領域發出新聲音。
2022年成果斐然 志愿服務實現全覆蓋、全參與、全普及
學校青年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廣泛、豐富,據統計,學校現有10個志愿服務組織,108支志愿服務專項支隊(雙校區),在校注冊志愿者兩萬余名,累計志愿服務時長百余萬小時。其中,本年度學校共計開展志愿服務979期,累計參與志愿服務人數達59351人次,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164434.3小時,累計受益人數達325874人次,志愿服務實踐活動達到全校全參與、全普及。
學校完滿教育委員會將志愿服務作為學生的必修課程納入人才培養計劃,結合學校所在地區的社會背景和學校硬軟件配備、發展戰略等實際情況,根據學校志愿服務的實際發展進程,建設具有自身特色的志愿服務體系和實踐平臺,形成“以學校為統籌、學院創新性落實”的校院兩級工作體系,實現志愿服務全范圍覆蓋。
為保障志愿服務工作的全民化開展,積極搭建各種活動平臺,將各類活動進行系統化整合,學校志愿服務工作形成了“一月一主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的建設思路,充分營造校內外志愿服務氛圍。打造志愿服務賽事,通過大型活動賽事的組織和參與鍛煉學生組織能力、感召能力等綜合素質,并注重對學生志愿者激勵、對校園文化氛圍的促進。該系列活動堅持“帶入校園”和“走出校園”兩種做法,較好地整合校內外志愿服務活動的平臺,充分發揮廣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群體力量,集中精力干志愿,廣大學生也借助該平臺不斷培養愛心意識、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本年度,學校積極承辦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新浪揚帆計劃公益基金“揚帆e+公益夏令營”,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女性宮頸健康促進計劃女大學生健康關愛課堂”志愿服務活動等系列項目,與合作單位形成穩定、常態合作。引進團市委、市志愿服務工作指導中心“2022年西部計劃宣講會”,中國扶貧基金會“公益未來·花旗中西部高校青年就業支持項目”,中國社會福利基金會“愛是共享人生百味”等5項省市級以上志愿服務活動。積極參與“一起云支教·共同迎冬奧”全國大學生2022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專項活動等省市級以上大型賽會活動,不斷擴大對外交流合作,拓寬志愿服務領域,提升志愿服務影響力。入選“強國有我‘核’你一起”全國千支大學生志愿宣講團,2022年“七彩假期”全國志愿服務示范團隊,成為重慶市青年志愿者“陽光行動”試點高校,優化團隊建設,縱深推動志愿服務發展。
除此之外,學校本年度志愿服務仍然獲得了社會的高反饋、高評價。學校志愿服務榮獲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第十三屆揚帆e+夏令營優秀組織獎、2021-2022公益未來·瑪氏箭牌可持續“瑪”上GO項目全國50強、青春愛運動·健康強中國”一起云支教 共同迎冬奧”全國大學生2022年寒假“返家鄉”社會實踐專項活動優秀宣傳高校、第四屆中國西部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先進集體、第六屆最熱公益校園“益動低碳”優秀組織獎、第六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2022年“七彩假期”志愿服務優秀項目、“一起云支教·閱讀向未來”全國大學生2022大學生公益計劃等個人(集體)省市級以上獎項78余項,成績斐然,社會認可度高。
志愿服務十年探索 項目化助推可持續發展
二十年移通,十年完滿,十年的志愿服務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引導下,圍繞“1246+志愿服務2.0體系”,即1個立足點,2種思路,4條主線、6個方向,推動其發展。青年志愿組織結合國家經濟建設、社會需要開展志愿服務,學校志愿服務項目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已形成了完善嚴謹的工作流程,長期以來不斷為校園、社區、合川、重慶乃至全國提供大量優質志愿服務項目,獲得社會的一致肯定,廣大受服務者的好評。
學校志愿服務項目從2016年開始,以重慶移通學院為立足點,結合學校辦學特色,利用校內外資源,打造了眾多獨特的志愿服務項目,實現志愿服務項目化。項目化是志愿服務虛功實做、提質增效的重要方法,是推進志愿服務工作的有力抓手,是將素質教育特色細致化的有效手段。學校通過立足需求做實加法,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品牌化建設;建好平臺做實服務,推進志愿服務項目精準化運行;凝聚合力做實保障,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可持續發展。
自建校以來,學校共孵化了129個項目,涵蓋關愛少年兒童類31個、為老服務類21個、文化傳播與旅游服務類25個、環境保護類10個、陽光助殘類9個、法律服務與禁毒教育類3個、衛生健康類2個、應急救援與疫情防控類2個、文明實踐類5個、鄉村振興3個、節水護水類1個、其他類17個。其中,榮獲國家級獎19個,省市級獎21個,校級獎94個。
國家級獎志愿服務項目(部分):
(一)“互聯網+可再生”微公益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概述:微公益項目旨在通過回收廢品,開展舊衣服、舊玩具扶貧等志愿服務活動,在收集到回收物品后,進行分揀、挑選、打包,然后干凈的物品一對一對口捐獻到貴州貧困縣、貧困村,免費送到更需要的貧困用戶手中,讓用戶的閑置物品、廢物,發揮最大的價值,實現資源再次利用。該項目榮獲公益未來·瑪氏箭牌 垃圾投進趣全國優勝獎。
(二)“留光衣彩”關愛老人行動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概述:“留光衣彩”關愛老人行動專注于老年人情感慰籍及精神文明建設,本項目以“1+1+N"的方式通過為金婚老年伴侶拍攝結婚照、策劃舉辦集體婚禮、制作《愛情保鮮手冊》、開設電子產品教學、合唱等課堂,加強老年日常文化建設。同時以“花兒系百老”、“青春伴夕陽”等為主題展開N種陪伴方式,在行動上、意識上將“精神養老”貫徹落實。該項目榮獲第五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
(三)“三江紅絲帶”防艾志愿服務項目
項目概述:本項目由大數據與軟件學院發起,以“積極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為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和加強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服務”為宗旨,積極組織、動員社會各界人士共同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關愛、幫助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患者及艾滋病致孤人員;宣傳艾滋病防治知識,開展健康教育、心理關愛和咨詢等相關服務,努力消除社會對艾滋病患者的歧視;呼吁全社會關心和維護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親屬的合法權益,使其免受歧視。項目榮獲美靈杯創意中國·大學生公益創意大賽全國一百強團隊(團體獎)。
(四)“百名特殊人士關懷計劃”項目
項目概述:“百名特殊人士關懷計劃”是學校青年志愿者聯合會發起的暖心工程愛心志愿服務項目,活動以合川區內殘障人士、孤寡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人士作為關注對象,結合愛心人士以青年志愿者為活動實施者,根據對象實際需求,按階段有序推進的志愿服務活動。項目具有傳承性、常態化、計劃性,采用“1+N+1"模式,即1個校內志愿服務團隊、N種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物質幫扶“三個一”和精神幫扶“六個一”相結合),長期穩固關注1名幫扶對象。該項目在2019年6月已結項,定點長期幫扶對象共200名。該項目榮獲首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
(五)日光工程”關愛山區兒童行動
項目概述:“日光工程”—關愛山區兒童行動旨在改善我國西部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特別是解決山區學校教室的照明問題。以“1+3+N"的形式開展活動,通過為山區小學安裝日光燈、開展“一、二線城市學生家庭與同齡山區學生結對計劃”及“愛心書屋”募捐活動、“山區來客進大學”帶領孩子們走進大學活動做到愛心關懷。同時,通過編撰《日光工程紀實》手冊、舉行“日光工程”項目圖片展、紀錄片“日光工程”的拍攝讓更多人加入到關愛行動中來。該項目榮獲第三屆中國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銀獎、重慶賽區金獎。
志愿服務有反饋 社會、學生高評價
學校始終認為志愿服務作為素質教育的方式之一,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道德品德素質、社會心理素質、實踐創新素質的培養發揮積極作用,通過志愿服務讓學生對社會貢獻產生積極認知,促使學生主動反饋社會,是衡量素質教育在學校實踐的成果。多年以來,移通學子在志愿服務中感知社會生活中的遺憾與美好,在志愿服務中心感知自身的社會貢獻,在志愿服務中明確人生價值和發展方向,是對學校志愿服務乃至素質教育成果的肯定。學校志愿活動同時廣受權威媒體平臺關注及認可,近半年內活動獲中青網、中國教育在線、中國大學生在線、重慶晨報、搜狐新聞、鳳凰網等權威媒體平臺發布500余篇稿件。
藝術傳媒學院彭睿欣表示她從學校的志愿者服務中,學會了許多人生的經驗:“經過活動,我得到很多的歡樂與心靈的滿足,這一切都是我寶貴的財富,是書本學習不到。在許多的志愿服務的活動中,我體會到工作的成效取決于個人的進取性。進取地投入、熱情地參與、耐心地引導、不厭其煩地解釋說明,即使棘手的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我們互學習,互努力,共付出,共奉獻,原本沒有的經驗,也裝的滿滿的。所以我們志愿者既是奉獻者,也是受益者。工作鍛煉我的思維,更磨練我的意志。使我更有本事,真心去實人生的價值,從而回報于社會。”
大數據與計算機科學學院杞仁玉認為,作為當代大學生,每天所面對的不僅僅只是學習,更應當更多去接觸社會實踐,而學校的各種志愿服務活動則為她們提供了很好的實踐平臺,讓學生在教室內學專業知識后,再到志愿服務中感受人生的酸甜苦辣。
藝術傳媒學院尹興燕說:“踏入大學后,我一直在問自己:怎樣給我的芳菲年華留下一些絢爛的底色。在斷斷續續的尋找里,現在我成了一名志愿者。這個身份就像一盞小紅旗,伴隨著我,在有需要的地方化作春風一縷。我出現在疫情防控的校門口里,出現在核酸檢測的操場里,出現在西部計劃的值班現場里。在一次次的志愿中,我開始理解了魯迅先生說的‘有一份熱發一份光’是什么含義。我的身后有一簇又一簇炬火,他們和我一樣,用自己的青春在奉獻中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