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樊旭東、江銘宇 編輯:田雨揚)導讀:王涵,男,漢族,2001年10月12日生,重慶市,廊橋書院(2020級大數據與計算機科學學院軟件工程6班)學生。從佳能600D到索尼A7R2,王涵扛著相機走遍了移通的每個角落。伴隨著一聲聲的“咔嚓”,他學會了攝影,也會學了做人;他記錄了移通的發展,也見證了自己的成長。
我和相機結緣于高一。那年,我們政治老師在課上掏出了一個很大一坨的黑機器給我們展現,“咔嚓”一下就可以出照片。我聽著老師的講解,對這個“黑機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后來我才知道,那坨黑機器的名字叫單反相機。
高二一整學期,我省吃儉用湊出300塊,拿到了我的第一臺相機——佳能40D。這是一臺很老很老的相機。我剛拿到手就到處照,可拍出來的成片,全是白的,根本沒有圖像。我一時有點蒙圈,心里納悶著:是不是買的相機太便宜,買到假貨了?
我抱著相機找到政治老師,他頓時笑得喘不過氣來,“你沒裝鏡頭?”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鏡頭和相機是要分開單獨買的。我只好又繼續存錢,淘了個別人用過很久的二手佳能18-95鏡頭。至此,我的第一臺相機終于湊齊,開啟了我的相機啟蒙之路。
背著相機進移通
我對攝影越來越喜歡。高三時又存錢買了它的升級版——佳能600D。大一到移通報到那天,我一手拿著600D一手拉著行李踏進了移通的大門,這一幕陰差陽錯地被同學院學姐抓拍到了,“學弟,剛剛我拍了你進校的照片,可不可以放到我們的推文里面?”我假裝不經意地仰起頭,眼睛順勢向屏幕瞥了瞥,看自己定格在照片中,心中竊喜:開學第一天就遇到志同道合的攝友!我立馬回應道:“當然可以,學姐拍的挺不錯,放吧放吧。”
后來社團納新,我又遇到了這位學姐。她想拉我進他們組織,而她們組織的科技部部長也看到了我,朝旁邊的學姐笑了笑,跑過來拍著我的肩膀一副自來熟的樣子,“學弟,我也是學軟工的,你來我們部門吧,平時設計一些代碼、編程這類東西,對你的專業很有幫助哦!”后來我才知道,當我穿著一身工裝風,跨著一個記者包,相機掛在脖子上,單手插兜,健碩的體格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個特別有個性的人,部長一眼就相中了我。
我想了想,委婉地搖了搖頭。
學長見我不為所動,指著相機對我說道:“來我這!我教你攝影,教你視頻剪輯、做視頻特效!”這一下戳到了我的心坎上。我猛地將目光轉向他,略帶愧疚地看了一眼學姐,“我想學特效制作!”
從那天起,我帶著600D開始了在移通的修煉。
如果說高中我就是單純的拍著玩,只會用自動檔簡單地“咔擦”,進入移通的我,才像魚兒入水鳥兒飛天,找到了自己的天地。
那學期,我經常跟著科技部的學長學姐們拍學院活動照片和視頻,積累了很多實踐經驗。我明白了“攝影”不等于“拍照”,拍照是紀錄,而攝影卻是捕獲、創造,“咔嚓”一下出來的不一定是作品,我學會了怎樣看作品的質量,也更加追求作品的質量。那段時間,我每一次端起相機都在琢磨構圖是否完美,是否適合后期……
一年半后,懷著對更好畫質的期待,我又購買了功能更強、色彩層次更鮮明的索尼A7R2。而這時的我,科技部任期已滿,加入了學校的宣傳新聞中心。
A7R2剛上任不久,實戰的機會就來了。根據安排,我跟著團隊到綦江校區拍攝迎新工作。新相機,新地方,這都讓我很興奮。前腳下車,后腳我就在校園各處踩點,琢磨哪些地方適合什么鏡頭,哪些地方需要運用什么樣的拍攝手法。
領悟細節的魅力
“ACTION”!
我自信滿滿、四平八穩地舉著相機的穩定器,鏡頭跟隨著一位新生女主角緩緩運動。我想拍的視頻思路是以這位女主角視角去看報到場景,試圖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第一個鏡頭很快拍完。女生看著我,我看著相機。屏幕里,鏡頭一點點按部就班地跟著流程走,毫無特色,平平無奇。我越看越皺眉,心里涌出幾分失望:這不是隨便喊一個人就能拍出來的樣子嗎?這不是我想呈現的效果!
我反復回憶之前的拍攝經驗,想著如何才能把“開學迎新”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題材拍得特別一點。一次又一次活動現場在我腦海里飄過,突然,老師和部長們經常說的一個詞冒了出來:細節!抓住細節就能抓住質感,瞬間,一個個絕佳的畫面在我腦海里閃過。
“來來來,不好意思,我們再補一條!”我如獲至寶般興奮地對著大伙喊,擼起袖子端起相機將鏡頭轉向校門口,對著女主角的臉部來了個大特寫。我需要的是新生進校第一眼的神態,那種期待、緊張的心情。這可以給期待大學生活的新生以認同感。
“這么認真好像是要拍婚紗照嗎?”聊了半天已經跟我們很熟了的女主角出人意料地給我開了個玩笑,弄得我半天沒想來怎么接這個話頭。我尷尬地嘿嘿笑了幾聲,一瞬間,似乎又找回了之前商拍的那種感覺,相機和手融為一體,就是我身體的一部分,“咔咔咔”,我一連補了好幾個鏡頭。
果然,加入了細節,給人的感覺就完全不一樣。最后成片兒,女主角踏進校門,一個大特寫,奠定青澀、懵懂的基調,然后順著開學報道流程走一遍,到宿舍后,再以一個背影開始,下一秒一個轉場女主披上了紅馬甲……我用細節鏡頭形象展現了女主在移通的成長。
大家對這個片子大加贊賞,它在幾個平臺也累計收獲了二十幾萬的播放量。
這是我學習拍攝中印象最深刻的場景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兩個理由,一是由此我的技術邁入了一個新臺階,已經開始從敘事跨入表達感情的大門,這才標志著技術的真正成熟。另一個則是態度,如果抱著糊弄一下就好的態度,不精益求精,我也不會有這次蝶變。所以,不管做任何事,要想進步和成功,我認為,首先就要有認真的態度。
單打獨斗的教訓
迎新視頻的成功大大增強了我的自信心,飄飄然中,不自覺地為后面的失誤埋下了伏筆。
回到合川后不久,我毛遂自薦,爭取到了拍攝合川校區迎新晚會的資格。我想要再創輝煌,讓更多人看到自己拍的視頻!
那天,我全副武裝,一身全黑攝影馬甲,手持三角架固定著的攝像機。我打算采用上一次的攝影模式,自信地認為:擁有了上一次的經驗,這次絕對比上一次拍得還要好。
這時,團隊的負責人石路通——也是我的好朋友——走過來,提醒我:“上次你拍的的確很好,但這次還有幾個搭檔,你要考慮到多機位的素材整合哈!”我很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不軟不硬地懟了一句:“我知道該怎么拍!”我心里很不服氣,把這個提議當作了對我的不理解。
晚會開始了。我將相機調至熟悉的擋位,弓腰扶著三腳架,按心里想好的腳本推拉搖移,感覺自己如同破云展翅的大鵬,相機就是我的翅膀。我隨心翱翔,根本沒有顧及還有另外兩個拍攝搭檔。
晚會結束,我信心滿滿地拿著內存卡走進辦公室。三個人依次將素材導進電腦,我急不可耐,坐下就要開剪。然而,打開文件夾,隨著鼠標滑輪快速地上下滑動,我的心一下子沉入了谷底:素材沒法用!因為沒有跟其他兩個機位的同學溝通,三人的運鏡手法根本不同,無法融合在一個視頻中!這等于說,這片廢了。
我坐在那里半天沒有動彈,心里充滿了沮喪。盯著一旁的A7R2,似乎想對它抱怨:上次不也是一樣拿著你這樣拍的嗎,這次是你拉胯了還是我拉胯了?
石路通一番話讓我醍醐灌頂:“你不要以為上個視頻的模式可以復制到所有視頻上。有可能上一個很燃很卡點,下一個就可能是走溫情路子了。每一次的手法都要根據需求來調整,怎么可能一套方案走天下?更何況這次是一個團隊,要考慮到1+1>2,而不是一個人特立獨行,攝影不是單打獨斗!”
我后悔不已。開拍之前,他就提醒過我注意多機位的問題,而我卻被自信迷住了眼。
這次事件給了我很大的教訓,不僅有技術層面的風格問題,更有做事的方法和團隊的配合問題。之后,我做每一件事的時候都會先根據實際情況做好規劃和預案,一定會考慮到團隊整體分工和配合,將團隊合作意識貫穿始末。
大學生活很快就要結束了。隨著技術水平的提升,我現在更喜歡去想,去思考,偶爾,我也會看看那臺600D,再看看我的A7R2。它們陪我走過了大學生活。說實話,在剛進校園的時候,我從來沒有想到過我能走上這樣一條從業之路。在移通,從開學迎新、迎新晚會、荷塘挖藕到各類校園比賽,我總是拿著相機沖在第一線。雙子湖、圖書館、風雨球場、荷花池……我扛著相機走遍了移通的邊邊角角。如果沒有進入移通,我估計不會有這么多的學習和鍛煉機會,那樣的話,我今天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總編審:孫善清
(重慶移通學院“我在書院讀大學”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