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時序輪替中,始終不變的是奮斗者的身姿,歷史坐標上,始終清晰的是奮斗著的步伐。時間的腳步從未停歇,來去匆匆,但歷史的痕跡永遠停留在一些人的記憶中,即使時隔多年,從弱冠到耄耋,那份骨子里的榮耀也從未磨滅,或許他們的背脊早已不在挺拔,但這些偉大的革命戰士永存我們心中。為此 ,重慶移通學院“紅色信使尋訪團”的志愿者們來到了石壕鎮石泉村,尋訪抗美援朝老戰士,開啟一堂熱烈且滾燙的戶外“思政大課”。
“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抗美援朝老戰士-何少倫,93歲,1951年入伍,見到志愿者的第一句話“你們定要好好護我中華”,這是囑咐,更是責任。志愿者了解到何老戰士年輕時主要學習操作國外先進炮彈,抗美援朝戰爭時期無反顧地加入修筑防空洞行列。1953年下半年,敵機在修筑地附近徘徊巡查,在慌亂中被修筑材料砸傷,導致上肢骨移位,被送往西安后方療養院。最為動容地是到達火車站時七八百人夾道迎接。何老戰士講到自己只是做了稀疏平常地事,并不覺得自己為此有很大地奉獻,這一舉動讓他感動??祻统鲈汉笫盏降囊幌盗凶C件,唯一拒絕簽收并讓志愿者淚流不止是殘疾證!
“溫良”的力只獻華夏
抗美援朝老戰士馮樹林兒子馮成志,77歲,1964年參軍入伍。成為一名鐵道兵,在云南這片土地上揮鍬灑汗。曾耗時7年成功建成成昆線,耗時3年建設投入襄渝線的建設。當他結束長達10年的軍旅生涯退伍返回家鄉,他仍不忘為家鄉做貢獻。成為當地學校的教師,一支粉筆,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更是一名民兵連連長,為部隊輸送人才;擔任治保主任和村長,為村民實事求是辦實事。多重身份,同一使命,那就是用一己力量為祖國做貢獻!
心無旁騖做實事,一心為民萬古情。馮世倫同志自朝氣蓬勃時起便不斷挖掘雷鋒故事、焦裕祿精神以洗滌自我心靈,一路緊跟黨的腳步,深入基層、服務基層、融入基層。無論是2008年汶川地震還是2019新冠疫情,馮世倫同志始終從自身嚴格要求,不計付出,從身邊小事做起,扎扎實實服務一方水土,造福人民。在與志愿者們的交談中,馮世倫同志殷切寄語于我輩青年:力爭朝夕學習知識文化,一心向黨,報效國家!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輩青年作為后起之秀,更當向黨靠齊,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努力提高思想覺悟,做好時代接班人,無畏風雨交加,攜手同心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果惠及全民。
每一枚軍功章都是戰士的驕傲,是軍人的榮譽。每一枚軍功章都是一曲英雄的頌歌,都蘊含著一段血與火的故事,是往昔金戈鐵馬、浴血疆場的最好印證?!吧晔⑹?,青年當有為。”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今日我們的祖國繁榮,家國安康,山河無恙,作為新時期的一代人,應該慶幸出生在這個和平的年代,但曾經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我們不能忘記,漫長歲月里,他們為了心中信念,浴血奮戰,前赴后繼,書寫了一篇篇氣壯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與馮世倫老黨員的對話,我時刻都能感受到這位老黨員對我們的諄諄教誨。他身上的紅色精神就如薪火一般,照亮了身邊的每一個人,而我們作為新一代青年志愿者,便要將這薪火繼續傳承下去。從身邊的點滴開始,服務一方,為他人做實事,用青春傳承,薪火永燃。
——志愿者劉云賀
馮成志老黨員雖然已經77歲,可他聽力,身體素質方面卻毫不遜于我們年輕人。他那句“年輕人在生活中就應該愉快一點,不要因為一點小事就像天塌下來一樣,要在生活中磨練自己的心性”深入我腦海,他修鐵路過程中多次面臨死亡,卻毫無無懼。我們作為大學生,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學習中遇到挫折時都應該時刻謹記馮成志老黨員那句意味深長的話,并將一切挫折轉換為自己前進的動力。
——志愿者馮俊豪
我在校深受愛黨愛國的思想教育,卻是第一次距離紅色如此之近,我十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與緣分,我盡量記下聽到的每一句話,淳厚的紅色精神始終在我腦海飄蕩。革命需要在槍林彈雨下拋頭顱灑熱血,也需要在后備崗位上默默奉獻,爺爺修防空洞的艱險,重傷后的痕跡,背上的山丘是抗美援朝在他身上留下的痕跡,亦是我心中一道壯闊的波瀾。
——志愿者劉德鈺
圖文:紅色信使尋訪團
(重慶移通學院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