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冰壺這項運動!”“現場的布置十分地走心,裁判的表現也非常專業!”……平日慵懶的午后中庭熱火朝天,同學們似乎還沉浸在方才冰壺賽的興奮中。
為促進書院國際化氛圍營造,致力為綦河學子打造品質社區,構建書院社區積極健康、互助互動的朋輩交流氛圍,重慶移通學院綦河書院聯動融合營地教育中心,于5月19日下午在校內綦河書院幾何空間順利開展“陽光體育歡樂行·休閑體育互動角”校園旱地冰壺挑戰賽。
冰壺運動,不僅展現了其獨有的視覺上“動靜之美”,也是策略上“取舍之智慧”的充分體現。這一傳統運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十四世紀的蘇格蘭,如今則成為了最受觀眾喜愛的冬奧比賽項目之一。
為助力學子擴寬視野,全方面提升個人素養,以培養“普世常識的綦河人”,書院開放二號樓幾何空間作為旱地冰壺比賽場地,引導學生得以切身接觸這一體育項目;并且邀請營地教育中心教練為同學們進行專業指導。
為什么開展此次旱地冰壺?
作為北京冬奧會開場的首個項目,冰壺不僅考驗的人的“智力”與“體力”,更是對個人技術與團隊戰術配合的考驗。“冰壺精神”映出了“自信開放,迎難而上”的冬奧精神,其也是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的體現。
再而言之,對于一些廣為人所知,卻于日常生活中并不常見的運動,可能并未有太多學生曾切身參與。由于平時冰壺運動的開展受到了場地和器具的束縛,長期以來也都是一門小眾運動。
因此,書院通過開展體驗活動,打造休閑體育互動角,讓學生們在比賽實時互動中,了解不同項目的文化背景和人文精神。當然,除開書院引導學生們切身參與這一目的,冰壺運動本身對學生的體育素質也有相當大的考量。
此次旱地冰壺挑戰賽突破了場地的局限性,仍保留著傳統冰壺運動的表現形式,將這一小眾的運動項目帶進了同學們的生活。本次挑戰賽還結合綦河“故事力”,講述著學生通過書院平臺接觸全新領域、在實踐與體驗中不斷擴展視野的成長故事,傳遞著奧運精神內涵。
每每觀看冰壺比賽,欣賞運動員優雅的身體姿勢,我們總能體會到比賽策略安排的重要性。
比賽雖尚未開始,現場的氣氛卻已然被音樂調動——參賽者們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隊員們相互交流著首輪戰術。很多同學還是初次體驗這一體育項目,興奮與緊張共存的情感溢于言表。觀眾們也按捺不住內心期待,紛紛將視線投向了遠處的主持人。
整場賽程被劃為三回合,每回合都對應不同主題的玩法:首輪比賽的主題為“冰壺推準”,主持人宣告比賽開始,來自四支隊伍的同學們依次推壺,上場的同學無不緊握桿柄,在有限的時間內反復掌握著力道,隨后將壺向著靶心推去。每當有人正中圓心,場邊觀賽的人群總會發出掌聲和歡呼予以慶祝。
首輪結束,現場有方才推中靶心的同學仍舊沉溺于欣喜之中,也不乏有將壺推離至靶圓外的同學在懊悔著力度。片刻后,比賽緊接著進入到第二輪“冰壺擊打”的環節——本輪推壺出界會受到扣分的懲罰,這使得同學們不得不打住了對上一輪比賽結果的討論,將注意力投入到本輪比賽中。
比賽進行地如火如荼,觀賽的同學們屏息凝神,“與風奔跑”隊更是打出了八球連中的佳績,引得現場所有同學為其驚呼、喝彩。
隨后,經過最后一輪“旱地冰壺”的角逐,勝利隊伍在現場主持人響亮的聲音下被公布,“不想排”隊、“啊對對”隊分別獲得一等、二等獎。見證著團隊眾人協力獲得榮譽,獲獎者難掩心中愉悅,此起彼伏的歡呼聲表達著彼此的心境。
“冰壺精神”在綦河的傳播,體現了書院充分發揮其在興趣培養,精神塑造,人格養成等方面育人作用,同時落實我校對競技體育的發展理念。旱地冰壺只是一個小小的延伸點,綦河書院以此向外擴展,不斷挖掘學生在體能、技能、智能、人格等方面的潛力。
相較于平時在書院進行的書面工作,這次作為主持人參與到活動之中對我而言是一次全新的嘗試,也是第一次作為獨立負責一場活動,幫助我接觸并了解到了冰壺這一小眾的體育項目。我曾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一角色感到疑問,但自己的表現受到了大家的良好反饋。今后我也會繼續新領域的嘗試,擴寬自己的視野,全方面提升自己,這也反映了綦河書院對我們多方面能力培養的注重。
——董晨晨
此次旱地冰壺挑戰賽使我受益匪淺。在此之前我對冰壺類運動的了解很少,對旱地冰壺項目更是聞所未聞。本是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和朋友一起報名參加,結果這個項目真的給我眼前一亮的感覺,體驗了“一壺多玩”的樂趣,還有專業教練指導,讓我在活動中了解到了旱地冰壺的比賽規則和文化背景。他帶給我們的不只有快樂,更是團隊成員之間不斷磨合的幸福感,與其他隊伍在競技比拼中的激情。非常感謝這次比賽帶給我的一切。
——黃桂琳
精英培養的精髓在于淬煉,體育運動是最好的方式之一。作為綦河書院發展導師,我們希望學生不僅是在文化層次得到鍛煉,更要在體育運動和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把提升自己,這也是我們開展“旱地冰壺”的一個重要原因,目前綦河書院已打造完成“休閑體育互動角”,同學們可以自行前往書院幾何空間體驗,這項“洋氣”的運動在綦河每天都可以進行,綦河書院也將發揮書院連接點的重要作用,邀請專業教練每周進行指導,希望同學們在碰撞和挫折中堅強,在速度與配合中成長。
——劉巖 馬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