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1月29日,重慶巴南區解放。2021年7月6日,重慶移通學院“探解放之路?尋革命記憶”歷史觀察團前往解放之旅第三站南泉抗戰舊址群。72年前,重慶這片英雄的土地見證中國人民解放軍英雄的壯舉和光輝歷程;72年后,歷史觀察團成員向先輩們致敬,開啟一趟紅色之旅。
紅色江山,熱血鑄就。1949年11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起川黔作戰,在魏家山打響重慶解放第一槍,也揭開了西南戰役的序幕。山峰上的魏家山碉樓是國民黨鎮守南泉的前沿陣地,1949年南泉之戰在此打響。這是解放重慶過程中的一次持續時間最長、最激烈的戰斗,百余名英雄在這里用鮮血、青春和生命鑄起一座光華四射的豐碑。石砌碉樓上一排排內大外小的射擊孔十分醒目,而在面向虎嘯口和建文峰方向的外墻上,隊員們依稀能看清醒目的彈孔,切身感受著解放軍戰士的浴血與不屈。
觀察團成員拾級而上,登上面對著魏家山碉樓的建文峰,瞻仰解放重慶主戰場遺址,參觀學習解放重慶陳列館。“保存力量,保護城市,迎接解放,配合接管!”這是華中局組織部第一副部長錢瑛的錚錚誓言;“重慶人民動員起來,迎接解放,建設人民的、生產的新重慶!”這是全體重慶人民的殷切希望。在學習途中,隊員們了解到,南泉之戰重創了國民黨反動派構筑的重慶江南防線及南泉守敵,為解放軍主力部隊大迂回、大包圍解放重慶贏得了寶貴時間。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新中國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灌溉的,重慶解放戰爭的成功是數萬戰士用生命鑄就的,作為后來者,特別是作為青年一代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接班人,更應不忘歷史、牢記英雄、牢記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今天我們來到了建文峰,經過40分鐘的步行,我們到達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這座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與其他陳列館、博物館不同,這是一座無人值守的陳列館。市民前來參觀只需刷身份證及面部識別,陳列館的大門便會自動打開。解放重慶歷史陳列館的展覽內容分為解放重慶和二野軍大兩部分,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館里播放出來壯烈的戰斗場景,歷歷在目。回想我們隊伍上山時的勞累,根本不值一提。慶幸生活在沒有戰爭的和平時代,但也感謝革命先輩為我們造就的和平年代。
——“探解放之路·尋革命之路”歷史成就觀察團 蔡聲洋
正值建黨100周年,我們紅色小分隊繼續踏尋紅色革命故事。今天我們來到了重慶解放歷史陳列館進行參觀。進入館內,我見這滿是革命留下的痕跡,腦海里浮現出中國革命烈士英勇獻身的場面,眼里也不禁泛起了淚花,而我的心中更是五味雜陳。而伴隨我們參觀的腳步,逐漸了解該館內的革命故事,了解的越多,我與隊員們的表情也越加沉重,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我們換來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他們的英勇事跡可歌可泣,他們的革命精神更應代代相傳!
——“探解放之路·尋革命記憶”歷史成就觀察團 冉乾吉
爬完三千多階梯的我們,來到了重慶解放歷史陳列館。那里記錄著解放重慶的最后一戰—南泉之戰。經歷了路途的跋涉,空手爬山的我們都累的汗流浹背,可想而知,當時的紅軍戰士們不僅要扛著彈藥,還要不斷進攻前進,攻下這南泉是多么的不易,多么艱辛。進館后又看到一些革命烈士簡介,還有他們的遺物,而且都還是二三十歲的人,自身的敬畏之心油然而生。紅軍戰士的革命精神是多么強大,我們要不斷學習,繼承和發揚;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探解放之路·尋革命記憶”歷史成就觀察團 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