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違的太陽沐浴著小鎮的街道,喚醒了小鎮消失許久的活力。對于歷史文化來說,世間真正溫煦的美色,都熨帖著大地,潛伏在深谷。松溉古鎮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每一寸土地,每一塊瓦礫,都寄存著古鎮的風云變幻。為了挖掘古鎮中隱藏著的歷史文化,傳承和發揚歷史文化的精髓,“繁花碩果”鄉村振興青春行動隊于7月3日踏上了探尋古鎮文化之旅。徒步前行,我們只為找尋深藏在小巷、角落里,等待著被發現的悠久歷史文化。余秋雨先生曾說:“文化上真正的高峰可能是被云霧遮蓋數百年之久,這種云霧朦朧在民眾心間。”了解松溉古鎮的歷史文化,需要我們用心去感受歷史文化發出的“顫鳴聲”。
青石街上,古鎮文化現
踏入古鎮,我們踩著承載無數記憶的青石前進,來到享有“西南祠堂明珠”美譽之稱的羅家祠堂。推開門,濃郁的永川明清文化撲面而來;再往深處,我們能了解到傳統家族文化豐富的內涵。走在巷子里,即使面對酷熱的太陽,也絲毫沒有退縮,一路向上進入玉皇觀戲樓。宏大氣派的戲劇臺宣告著它曾經的輝煌,內殿門口兩條盤踞地黃龍守護著這里的一切。穿梭在古鎮的十里老街,順著樓梯來到古縣衙,“公正廉明”高高懸掛,莊嚴肅穆的建筑風格讓我們感受到了傳統建筑的獨特魅力。在“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我們用腳步丈量這片土地,走近古鎮文化,將古鎮歷史文化真正融入我們心中,弘揚其精華加深自身民族歸屬感和自豪感,感召青年傳承歷史文化,彰顯文化魅力。
玉皇觀里,文化傳承處
推開玉皇觀戲樓的大門,茶文化逐漸走進了我們的視野。王爺爺仔細的對我們講,喝茶又稱為蓋碗茶;泡茶也有別樣的講究,沖一道為一開,沖二道為二開。我們有幸欣賞到了王鵬爺爺為我們展示百年前人們的娛樂方式,幾十年的戲劇演員生涯,刻在骨子里歷史文化,即使八十歲高齡的他也依然不失年輕的風采。他拿起鑼和板,熟練的動作無疑展現出他對評書的熱愛。他用高低起伏的聲音、栩栩如生的表情、輾轉騰挪的腳步,一下回到了那個聽評書年代。王爺爺通過細節方面的展現,完美呈現了武松為兄打抱不平的場面,一個重情重義的武松形象出現在眼前。細節讓我們了解歷史文化,細節讓我們傳承歷史文化。而在歷史文化傳承方面,要將歷史文化真正融入自身價值體系和道德認知的框架中,并自覺運用到現實中去。
小巷深處,桿秤心中平
微風推著我們前進,在不起眼的房屋里,熊氏桿秤繼承人用他的方式守護著桿秤的記憶。做秤是一門精細的手藝,容不得半點馬虎,稍有不慎,稱就會有偏差。隊員們在和熊德興爺爺聊天時,熊爺爺不斷強調:“做桿秤就是做良心。”桿秤的選料極為講究,堅實耐用不易變形是選料基本要求。在熊爺爺眼里,硬雜木才能滿足他的要求,他自豪地說:“我做的秤一般要用二三十年。”回首望去,這間不足30平米地作坊見證了“熊氏桿秤”最輝煌和最落寞地年華。秤,不僅僅是衡量物品價格的專用品,更是藏在我們心中衡量萬物的必備品。在新時代奮斗前進的我們,應時刻保持著心中的那一桿秤,或許在平時不會大放異彩,但在關鍵選擇時刻會避免我們走入歧途。
古鎮屹立百年,文化傳承千年,傳承歷史文化的精髓是新時代青年的任務和要求。“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志愿服務的基礎上,還應了解有價值的歷史文化,作為成果和收獲帶到日常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