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周雪瑩 陳穎穎 于洋 黃鑫 劉書煒)
為幫助和引導更多青年學生了解認知當前的鄉村狀況,踴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重慶移通學院組織宣傳部面向廣大鄉村,以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區和欠發達地區鄉村為主要調研區域,組織開展2021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之“承民族精神魂,促文旅新發展”鄉村振興實踐活動。
作為近年來旅游的熱點古鎮,洪安邊城依托區位優勢,挖掘紅色旅游,規劃建設洪安邊城連接川河蓋景區鄉村旅游帶,因時制宜,建設觀賞性度假村。力爭在未來培育發展鄉村民宿及星級農家樂,打造鄉村旅游示范基地,使游客接待量再創新高。
7月11日,重慶移通學院組織宣傳部“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抵達重慶市秀山縣洪安鎮,通過深入調研當地文旅產業下景區旅游產業發展情況、紅色基地建設,以實地走訪、體驗文旅產業工作等為主要調研形式,走訪秀山縣巾幗土家織錦工坊、手工藝編織店、茶峒攝影名宿、拉拉渡等當地特色產業,結合互聯網+及媒體平臺,幫助秀山找到新的宣傳渠道,推動秀山發展全域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發展。
傳承+就業 相得益彰
為傳承非遺文化,為當地青年提供就業崗位,秀山縣巾幗土家織錦工坊自今年起在洪安開展2021魯渝協作土家織錦技能培訓班。據了解,秀山縣巾幗土家織錦工坊是當地唯一一家織錦店,店里的織布總目繁多,制作織錦的機器為工坊專利研發。除此之外,在產品的制作上,結合新時代年輕人的需求積極創新,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同時,不斷與現代市場融合。此前,秀山縣婦聯主席陳兵兵表示,土家織錦市場前景廣闊,以往的土家織錦非遺培訓班成效明顯,婦女就業率高,土家織錦非遺技能培訓班幫助當地居民提高自我技能,在做好非遺文化技藝的傳承的同時,增加就業機會,為當地文旅發展注入新鮮血液,以助推鄉村振興。
據了解,培訓班采取集中講解、一對一輔導方式授課,以傳承和教授秀山土家織錦手工技能為基礎,教授學員色彩搭配及產品創作等多個方面能力。培訓結束后,將采取公司+基地+秀山土家織錦手工技藝的運營模式連接市場,培訓合格的學員將進入公司或工坊,成為秀山土家織錦織娘,從事土家織錦創作工作,為婦女群眾技能培訓實現穩定居家就業。
經團隊走訪調研發現,本次培訓班不僅包含邊城居民,還吸引了數名鄰村婦女前來學習。工坊負責人表示,培訓班輻射面廣,為當地及周邊地區提供了學習及就業機會,同時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摩學習,對于土家織錦手工技藝的傳承以及旅游業的活躍發展提供了不少幫助。
團隊成員在工坊負責人帶領下親身體驗了織布過程。重慶移通學院藝術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2019級學生談玥表示,在編織過程中需保持高度的集中,十分考驗手藝人耐心與技術,“每件土家織錦的背后都是手藝人心懷民族特色文化,精心鉆研的成果,很佩服也很感激她們,民族特色文化在她們手中得以傳承,同時還為當地文旅發展提供了新方向,希望更多人能到洪安體驗這一民族特色。”
措施+實戰 親力親為
為便于海外華僑遙寄思念,表達愛意,竹編隨之興起。洪安古鎮楊氏日用品店老板告知,創辦初期,政府給予了一定資金支持,在政府扶持及當地文旅產業發展逐漸成熟的背景下,現在店鋪年總收入呈十倍增長。但同時老板無奈地表示,秀山當地少部分鄉鎮會有專業編織者為該店供應成品,但隨著年輕人外出工作,編織技藝傳承失傳,老一輩人身體年邁,編制成品日漸減少,該店鋪所存如簸箕等物品僅有千余件,再無存品。如今店鋪經營者為一對年邁的夫妻,對電子產品不熟悉,網店無法開展,銷售途徑單一。于是團隊成員主動幫助店家出售商品,為店鋪完成當日百分之八十的銷售額,共賣出近二十把純手工編制的蒲扇,以及純手工編制背簍數個,銷售額達3000余元。
旅游+黨史文化 同頻共振
紡織、編織承接的是傳統工藝技術,渡船蘊含的是革命先輩的智慧。為了讓來往游客了解當地過往的革命史程,洪安古鎮民宿響應黨的號召,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搭建了黨史圖書館,民宿內會不定期進行黨史教育宣傳,圖書館內設紅色書籍閱讀區及紅色電影放映區,為古鎮一大旅游特色,吸引大批游客入住。民宿老板表示,政府會提供資金支持民宿日常運營,保證民宿收益和洪安古鎮旅游產業鏈共同發展。團隊成員對民宿經營狀況進行提問,老板笑言,民宿整體年收入可高達百萬元,由于去年疫情的影響,收入有所下滑,今年整體營收也隨著國內疫情有所好轉。談到民宿的對外宣傳,老板表示現有的宣傳方式較單一,作為特色攝影民宿,吸引了很多全國各地的攝影發燒友前來觀賞,但僅僅憑借社交APP的攻略以及小范圍的宣傳,游客增加數量較為有限,輻射面較窄。對此團隊提出可開通屬于自己的媒體賬號以及利用名人效應等建議,助力民宿的對外宣傳。團隊成員還深入體驗了民宿入住登記及接待、房間整理與清潔等工作幫助店家迎客入住。
連接+期盼 共愿振興
為了運輸貨物,便于游客商客往來交流,大清河上的拉拉渡應運產生。隨著歷史渦輪的旋轉,拉拉渡也隨之發生改變,產生了劃船這一項目,這種帶著游玩性質的劃船在端午節等黃金時期最為火爆,來往的船只和熱鬧的人群又一次喚醒了洪安古鎮。拉拉渡在民國時期就存在,人們通過拉拉渡縮短了到達湖南邊界的時間。當年劉鄧大軍進軍大西南時,就是借助拉拉渡由湖南進入四川。這種運載的歷史就像承載著渡船的清水江一樣長流不息,涓涓流淌。
船夫告訴團隊,像他們這樣以船謀生的人有近20個人,無論男女。劃船雖然無法讓他們收入變得很高,但他們很享受劃船的時光。因為他們覺得劃船時能與不同的人交談,這樣不僅能使劃船變得有趣,還可以讓他們聆聽五湖四海前往古鎮旅游的人們的故事。在問及到對洪安文旅發展的期望時,船夫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通過網絡看到洪安的特色與美,吸引更多企業來當地創業,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團隊成員在船夫的保護下,嘗試著劃動船槳,有些以失敗告終,有些可以使烏篷船前進,停岸后重慶移通學院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2020級學生唐大蕓表示,“劃船是一個非常靠力量的工作,我無法想象他們是如何把人渡了一趟又一趟,他們所表現出來的云淡風輕或許是鍛煉了一年又一年的結果,所以每一位勞動者都是值得敬佩和尊敬的。”
通過多家商鋪走訪調研、特色文化及工作體驗,“承民族精神魂,促文旅新發展”鄉村振興實踐團成員加深了對洪安古鎮文旅產業發展的了解,同時對當地文旅產業現存問題進行梳理。重慶移通學院“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計劃前往秀山縣川河蓋、大溪國家濕地公園等景區,擴大調研輻射范圍,總結當地文旅產業發展經驗及問題,為當地文旅發展及鄉村振興工作推進竭盡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