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劉純坤 鄭雅琳 劉書煒)
從粗糙的石器時代到如今科技極速發展的新時代,文明精神逐漸煥發光彩,技術也在不斷進步。6月2日晚7點,華東師范大學張笑宇老師提到,“如果我們沒有石器時代的情感,中世紀的組織,卻有著神一樣的技術,這是最可怕的事情。”如何讓同學們清楚文明與技術之間的關系,張笑宇在繽果大劇院帶領同學們去理解這句話的含義,深層次的探索文明的“錯配”。
課堂伊始,張笑宇老師以人群對打疫苗的態度作引,向同學們解釋道已經被篩選過有利于人和世界文明,但是不能排除有些人排斥新文明弘揚舊文明。比如以反疫組織而論,他們認為注射新冠疫苗是對身體的一種傷害,沒有用老掉的綠豆熬湯亦或者板藍根來的有用和健康。再例如五環外人民對二環內人民的情緒是一種天然情感,而這種情感本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下,五環外人民的這種情感,很容易變成對技術和理性的排斥,這是一種感情的“錯配”。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每個人的情感想法不同,而這也導致文明錯配越來越多。
科技與文明本身需要相適應的思想。以法國與普魯士發生過的一場戰斗為例,當時十九世紀的法國是非常強大的國家,但是普魯士利用思想力量,提前商討部署作戰計劃,把法國士兵擊敗。這場戰役之后,歐洲明白組織部署的重要性,之后廣泛的修建鐵路以此提高組織部署的速度。歐洲在鐵路組織的部署下,加強了對戰爭的調整和動員。當然這還不是最嚴重的,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研制出的機槍加劇了戰場的殘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會鮮明的感受到人們在思想,政治,意識等方面是落后于科技。如果不是人類掌握科技,而是科技駕馭人類,那么文明的進步甚至還會向反方向前進。
如今,科學技術正不斷的改變社會、物種、以及改變繁衍生息的方式,面對這些改變,我們每個人都不免要去思考一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理解技術和人之間的關系?我們的大腦之中還存在著多少錯配的故事?如果不能夠正確的修正這些錯配,國家,社會,以及文明會發生些什么?但這些最重要就是要明白中國想要真正的崛起,是離不開技術要素在文明底層層面的推動作用。而如何在技術飛速突破的今天,讓技術與人類文明形態的更高要求相互融合,為全世界作出示范和表率,是當下最重要的課題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