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仵億田 潘奕安 劉書煒)
先秦和古希臘是中西文化的兩座高峰,各自有著許多美麗的風景和深埋的寶藏。當中西文化在生活中沖蕩出不同的浪花,又對未來發展產生什么影響?5月21號晚7點,復旦大學馬濤老師在重慶移通學院繽果大劇院,從先秦與古希臘的文化差異著手,向我們闡述了先秦與古希臘財富觀對中西方傳統經濟觀念的影響與啟示。
縱觀歷史長河,東西兩半球似乎一直存在不少差異。東方多是地域遼闊和民族統一的國家,而西方則是以城邦為主的高度自治的小國。先秦時期,我國就已經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帝國,秦王嬴政“掃六合”“書同文,車同軌”將各國語言,文字,度量衡悉數統一。這便為中國的集體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再看西方,以古希臘為例,古希臘地處地中海,國內大多是小國寡民的城邦,這也就導致古希臘主要發展對外貿易。中國先秦時期討論的是財產的集體分配,是討論大一統國家的經濟問題,而西方不同的是,西方國家追求的是經濟增值的問題,因為以其小國的體制很難自給自足,于是迫切的尋求對外貿易,進而形成了平等的契約制度,更推動了西方的民主、法治等發展。
馬濤老師告訴我們,古代中國與希臘在國家形態上之所以存在本質的差異,是由于二者賴以存在的地理環境下政權的組織形式和經濟發展模式等不同決定的。先秦開始,我們的儒家針對財富的討論主要集中在義利,“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可以看出,儒家思想就是將義與公聯系在一起,將利與私結合在一起,強調個人私利服從國家公利,見利思義,德本財末。為民眾的行為規范和社會經濟政策提供了指導思想。
在西方小國寡民的城邦體制下,形成了一種以私有制為基礎的經濟思想,討論的是如何為自己創造財富,也就是財富增值。西方的主要討論內容是什么是財富以及怎樣獲取財富,西方的學者多是討論什么是財富,蘇格拉底認為財富是能滿足人的欲求,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亞里士多德提出增值財富的最好方法是保護私有財產。這些對財富定義和如何獲取財富的討論,也間接影響了私有制經濟發展,更是西方民主政治的產物。
先秦倫理財富觀與古希臘增殖財富觀兩者這不同的特點影響了之后中西方傳統經濟觀念的發展,具體就表現為中國傳統經濟思想在特征上呈現出以土地和賦稅為主線,西方傳統經濟思想呈現出以商品和資本為主線,但無論那種經濟觀念都是歷史智慧的產物。中國經濟的發展是中華五千年文化的延續,所以我們不必照搬西方經濟的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相信中國這條特色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好!
提問環節:
問:老師您好,我想請問一下,為什么歐洲人沒有統一的思想,像拿破侖,神圣羅馬帝國等都希望能統一歐洲但都失敗了,還有近些年英國脫歐事件,想聽聽您對這些的看法。
答:我們國家從來都是一個統一的大國家,我同意你對歐洲人沒有統一思想的看法,因為他們是商品經濟,每個人都是為自己著想,就像英國脫歐一樣,有人支持是因為不想和其他人瓜分自己的福利,而不同意的是考慮到自己工作問題,因為不脫歐對于國際貿易來說有一定的利益。歐洲沒有統一思想是歷史形成的,由于其以商品貿易為主的經濟體制也對西方人思想的影響,每個人都是先考慮自己的私有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