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以“家鄉的非遺”為切入點,以“傳統手工藝制作”為路徑,積極開展線上主題創作活動,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樹立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為居家抗疫的同學們帶來積極向上的自信能量。
3月28日活動開始,為期一周的作品征集,共收到原創作品五十余份,涵蓋文稿、視頻、圖片、剪紙多種類型,同學們通過各種形式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更傳達出對于中華民族幾千年來悠久文明和歷史的文化自信。
家鄉非遺映像
有國才有家,感恩此次疫情期間的中國力量和中國精神。同學們通過尋找家鄉的非遺映像來表達對于家鄉,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
中國茶文化糅合了中國儒、道、佛諸派思想,獨成一體,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來自武隆的劉莉同學用自己的體驗制作了關于家鄉茶文化的視頻剪影。作為一個文明古國,茶隨著國家的發展,一代代的傳承下來,已不再只是一種簡單的飲品,而茶文化如今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劉川同學因疫情無法回家,則借李白的《太華觀》詩詞“厄磴層層上太華,白云深處有人家”,描述家鄉的美景,寄托深深的思念之情。不止如此,來自各個地方的同學們,在這次活動中紛紛展示了他們家鄉的傳統文化,比如豐都廟會、東河戲、贛南采茶戲、紅山剪紙、赤峰雅樂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向我們描繪了他們成長的地方,他們記憶深處的家鄉文化。
手藝答君書
剪紙是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每逢佳節家家戶戶都會貼剪紙,營造喜慶和熱鬧的氛圍。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圖片、視頻、文字等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剪紙工序與作品,并對作品寓意進行了講解。一幅幅精美剪紙作品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雙魚圖”。古往今來,魚是先民們比較容易獲得的一種食物來源,很早就作為一種文化符號存在于人類文明的星河中。魚這一形象的寓意不斷地被豐富、被改變。逐漸有富足富余豐富為對幸福生活的熱切期盼及男女情深,夫妻恩愛的情意。居家也多會在過年時貼上雙魚圖以求得來年的幸福安康。所以雙魚圖有著其他剪紙無法企及的含義。
“小鼠偷油圖”。兩個老鼠活潑靈動,爭先涌上燈臺,給人一種歡樂的感覺,在簡單的剪裁之間,將童年的快樂與輕松引上心頭,令人愉悅。
歷經時代的洗禮和演繹發展,剪紙以其本身特有的圖形視覺文化符號,成為最具東方特色的藝術形式之一,也成為了非遺文化寶庫中一塊耀眼的瑰寶。而將民間剪紙應用于藝術設計,賦予藝術設計內在的傳統文化特性,展現出東方特有的魅力,也不失為非遺人的一種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