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學生為主體的非遺文化深入走進校園,在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創新能力的同時,更加促進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第二期非遺傳習教育“刺繡制作技藝”獲得了大學生的廣泛追捧,10月11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非遺中心邀請國家一級技師單大瓊老師蒞臨非遺傳習基地北山齋指導授課,非遺研究中心李鳳勤老師、藝術傳媒學院趙琳老師和30多位非遺研究員參加了本次傳習學習活動。
無規矩不成方圓,開始上課之前,非遺中心李鳳勤老師對班級紀律、學習材料歸置及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并針對優秀研究員給予一定的激勵措施等一一做了要求說明。非遺研究員們懷著既興奮又忐忑的心情開始了期待已久的第一次刺繡學習。
單大瓊老師為2019級的新生研究員詳細講解了蜀繡的歷史和制作蜀繡作品的具體操作步驟。對比了四大名繡蘇州刺繡、湖南湘繡、廣東粵秀、四川蜀繡的細微差異。她還講到,“刺繡是真線在織物上繡制的各種裝飾圖案的總稱,分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中國的刺繡工藝在秦漢時期便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是歷史上絲綢之路運輸的重要商品之一,而中國四大名繡是中國刺繡突出代表。她強調,“蜀繡是成渝兩地刺繡的總稱,蜀繡以顏色亮麗著稱,我們作為文化的繼承者更應該了解學習蜀繡去繼承這2000多年的歷史結晶。”
在實踐操作環節,這節課的主題是“香囊和掛件”,學習的主要針法為鋪針和打籽針,首先單大瓊老師分別為制作掛件和香囊的同學介紹了刺繡針法和制作步驟,并且親自帶領同學們動手操作。在這次刺繡學習活動上許多同學都從未接觸過有關刺繡的制作方法,單老師“一對一”指導,教授基本針法。
同學們認真的從零基礎學習刺繡制作。對于刺繡許多同學都不曾接觸心里都十分的緊張害怕自己做不好,但隨著老師耐心溫柔的講解下和示范下,活動現場同學們都興趣盎然,態度積極,手法越來越嫻熟,下針也更加自信。不知不覺中活動已經到了尾聲,很多同學到完成了自己的刺繡作品,看著繡繃上纏繞的朵朵鮮花,同學們都露出了心滿意足的微笑。有部分同學甚至忘記了下課,依舊沉浸在自己刺繡的世界里。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蜀繡不僅是成、渝兩地的寶貴文化,也是中華民族的瑰寶,體現著一代代人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創造能力等,移通學院非遺傳習教育在學校“四位一體”辦學理念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的總結,不斷的豐富與完善,營造傳統文化校園氛圍的同時,努力讓傳統文化與校園教育更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