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在國內的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各方面取得的歷史性成就,7月8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筑夢”服務隊進入重慶市銅梁區西河鎮開展實地調研,用雙腳實地體驗鄉村發展,用眼睛感受綠色鄉村,用實際行動證明移通學子在新時代的新作為、新擔當。
當天下午,“筑夢”服務隊再次走進鄉村,在銅梁西河村開展了關于如何改善農民生活的問卷調查,此次調研主要以西河村村民對于當地經濟發展和耕種情況的了解狀況為主,同時倡導村民學習基礎科普知識,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筑夢”服務隊開展調研實踐活動,在此次的問卷調研中,遇到了一位六十多歲的奶奶,她負責村里的垃圾回收。志愿者們從她的話中了解到村里的居民在生活中的各類食品都是自給自足,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發展,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差,路邊也有很多各類垃圾。她還說道,以前的垃圾都是放入種植地可以做肥料,但是現在的垃圾種類越來越多,倒入地里只會毀了那塊田地,只有焚燒才可以減少,不過大多數人都是將垃圾直接倒入土地,垃圾處理也一直沒有人重視。村里只有她這一戶人家在回收垃圾,她的工作量大并且繁雜,垃圾桶的數量不多。村里的村民們也沒有垃圾分類的意識。她希望將環保垃圾分類的科普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并且重視。
志愿者們通過多家的走訪調研,發現鄉村里的生活狀況正在漸漸改善,村里通了天然氣,各家各戶由之前的分布散居,慢慢轉變為集中居住,雖然還沒有通自來水,但是家家戶戶都擁有打井用機器,可以自主抽水使用。鄉村生活已經變得好起來,但在鄉村的空巢老人們最在意的是自己的兒女們。子女常年在外打工,很少回家,老人們獨自在家,對陪伴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志愿者們在開展走訪調研時,受到了老人的極大歡迎,彷佛志愿者們就是他們能傾訴自己心事的家人。
一天的實踐調研在與爺爺奶奶們的聊天中進入了尾聲,志愿者們從他們的談話中了解到中國的發展給農村帶來的變化,在社會發展給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應該把目光放在農村發展和環境保護上,我們也相信通過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能在社會上引起更多的關注,加大力度改善鄉村現狀,讓更多的人加入到志愿服務的行列中,共同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黃蕓鈺/蘇紳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