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青春力量,聚焦精準扶貧。7月8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螢火蟲”科技支農幫扶團一行22人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開始前往本次三下鄉的第一戶幫扶對象——位于重慶市合川區龍市鎮飛龍村二十四社建卡貧困戶、殘疾人潘華地的家中。
精準幫扶,誰貧困就扶持誰。通過各個方向,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螢火蟲”科技支農幫扶團在昨日充分走訪調研飛龍村的實際情況,結合村委干部的建議,首先選擇了61歲的殘疾人潘華地家。潘華地家是飛龍村2342戶居民中極突出的殘疾貧困戶,早年因為在建筑工地上發生工傷導致身體殘疾,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因為這次工傷更加陷入困境,沒有工傷賠償,出于人道主義的一點資金在救治他的時候就早已用完,他從此喪失勞動力,一切生活起居和飲食都需要人攙扶喂食。潘華地的兒子18歲,初中畢業后為減輕家庭負擔,目前在區職教中心讀書,政府為其免去了學費,但一家人日常開支仍大,家庭一切的經濟來源和生活開支就全部落在了女主人趙阿姨的身上。
恬淡的面孔和黝黑的皮膚使得我們對這位飽經生活磨礪,滿臉風霜、言語樸素的阿姨更加敬畏,汗水自頭頂流下浸濕了高高的顴骨,毫無怨言的她在了解我們到來的目的之后,只提出了一個小小的“心愿”——望著已經被大火焚燒的竹林,她希望我們能夠幫助她一起將廚房旁邊的林地平整出來。修繕一間豬舍,圈養一只母豬,生出豬崽售賣,以此補貼家用。
屋后竹林里,表面上只是幾堆被大火焚燒之后的竹梗,底下的根系卻錯綜復雜,堅實的嵌入土地,鋒利的斧頭也不能將其輕易砍斷。“鋼釬”、“杠子”、“斧頭”,這些平日里基本上看不到的勞動工具,到了志愿者的手上,也顯得那么笨重。水泡,傷痕“接踵而至”,工具不好用,就直接上手,徒手刨劃碎石和泥,平時一雙雙細嫩、光滑用來讀書的雙手,這會兒指甲都已經被劃破,小白鞋也變成了小黑鞋,汗珠夾雜著泥巴在臉上流下,在太陽光的映射下,每一個人都曬得通紅,大家已經顧不得臟不臟,毫無怨言,每一個人都希望能夠多做一點,再做一點,給予他們莫大信心和力量的,不是平時的“開黑吃雞”,也不是“空調WiFi西瓜”,而是女主人用她自身的堅持教會大家“生活這一本書”,幫助大家讀懂了生活的意義,讀懂了生命的價值。在這一刻,他們不再是溫室里的花朵,科技支農的旗幟在迎風飄揚,青春力量在這里閃光!
通過努力,竹林被我們平整出來,他們家能夠加快修筑圈舍,阿姨也能夠更早地實現養豬脫貧的夢想,當最后一堆竹根被我們一起奮力翻起的時候,我們雖顯笨拙但真心努力的過程有了一個美好的結果,這對于我們來說內心是無比興奮和激動的。同時,我們也將此消息進一步反饋到了村委和鎮政府扶貧辦,阿姨用最真摯質樸的聲音對我們表達了感謝:“感謝大家對于我的幫助,感謝你們,感謝......”
不忘初心,用心踐行。把三下鄉做實做透,真正為有需求和幫扶和村民解決他們的生活生產難題,是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最大的意義所在。我們堅信,在這實踐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能夠幫助村民解決他們的需求;同時,我們也將在這實踐的過程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我們懷揣著愛與責任,在支農幫扶的志愿之路上將會走得愈發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