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那種耬鈴叮鐺、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村生產生活方式漸漸遠去。近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農耕展覽館迎來了新學期首批旅客。當生活權益部的小伙伴們步入展館,映入眼簾的實物陳列、模擬場景、圖片、文字等,給人濃厚的質樸氣息。
追溯農耕文明 留住傳統記憶
“農耕生產”展區的場景讓人驚艷。備耕、春播、夏鋤、產耥……一幅幅老壁畫是流動的記憶,把久遠年代的農耕場景一一再現,“我”驚喜在那田地間的人扶犁、兩牛拉犁、人工點籽,這些極具現實感的壁畫,“我”感受到那時春耕的忙碌。
如果說壁畫讓我們拾回記憶,那么展覽館中各類的農具讓“我”感受到真實。印象最深刻的是陳列在展廳的角落的的風車,它如一位年邁的老者,精神矍鑠;當撥動著風車的轉軸,那呼呼的聲音好似一首歌頌豐收的樂曲,讓人心情愉悅,閉著眼我們仿佛能聞到了陣陣農作物香氣撲來。
農耕展覽館是一個讓我們近距離的感受農村生活的平臺,他讓我們直觀的了解農耕文化。在各式農具中,我們感受到勞動人民的汗水與智慧。“我”也驕傲站在巨人肩上來享受這場農耕文明盛宴。
歷史與文化并重 過去與現在交融
走進籬笆院,邁進小房間,館內的第二單元再現農村院落獨有的風情,墻上掛的、桌子上擺的,地上放的,全是生產生活必備用具。篦子、木箱子、泥火盆……樣式多樣,讓人目不暇接,那昏黃的光線均勻地鋪在上面,完整的還原了老一輩人“幾畝地,一頭牛,孩子老婆熱炕頭”的生活記憶。也不禁讓“我”感慨那時人們生活簡樸、有趣。
在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社會,祖輩們熟悉的農耕場景對我們來說逐漸陌生了。感謝農耕展覽館的存在,讓我們有機會去體驗那個時代的事物,不讓燦爛的文化泯滅于歷史的長河之中。“我”覺得一代代中國人留下來的農耕文明印記,是需要用心去感受。這樣你才能真正讀懂這一方土地,領略代代相傳的中華農耕文化精髓,傳播發揚農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