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人充實,交談使人機敏,創意使人進步,寫作使人嚴謹。11月27日至12月1日,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創意寫作學院(CWS)8位名師作家以寫作基礎和創意寫作兩方面,為全校師生開展了8堂示范課,傳播創意寫作理念。
熟讀名家名作 剖析“簡與繁”
“電影給人生做的是減法,電視劇則是加法”,在菩提書院多功能一教室,丁伯慧院長就“海明威文學作品之簡與繁”與同學們進行了一場深刻的交流,并以討論電影與電視劇的區別為引子開啟了當天的課程。
自古以來文學作品很多,但留在文學史上的作品卻很少。丁院長以海明威的《老人與海》為例說:“一部作品稱為經典的標志在于它的獨特性,海明威在文學史上的重要性是因為他在文體上作出的新的突破,但對普通讀者的影響力卻不在于他怎么寫,而在于他寫了什么?!倍≡洪L以“中國的魯迅是中國魂”為例闡明了海明威在美國的地位。隨后,他要求兩位同學對《老人與?!返钠芜M行了朗讀,以小組為團體展開熱烈的討論,并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剖析,全面解讀。
從文章的篇幅 感受文章價值
“文學作品有長有短,是否長的文學作品就一定優于短的文學作品?一部文學作品的價值和它的長度是否呈正相關?”一上課,李孟老師就拋出這個問題,課堂瞬時就變得熱鬧起來,同學們都爭相表達著自己的觀點。
李老師生動的把短篇小說比喻成將要出嫁的新娘,心聲短促卻有力,而長篇小說則像一位飽經滄桑的中年婦女,雖然外表粗糙卻經歷了悲歡離合。他以邵寶健的微型小說《永遠的門》為例,通過剖析故事內容,分析故事人物,和同學們一起感受故事跌宕起伏的劇情以及引人深思的結局,讓同學們了解到短篇小說在人物塑造的豐滿度和結局呈現的特點。
構思別出心裁 情節敢于制“盾”
方剛老師為同學們講述了“矛盾”在文學中的作用。在開始講課前,方老師為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周末騎車出游途中遇到的沖突與曲折,以此來引入今天課堂的主題——“故事矛盾”。
方老師為同學們介紹了電影中存在的不同的矛盾,他以《碟中諜》系列電影和卓別林電影為例,表明無論是明快的喜劇,還是黑暗的悲劇,都是通過揭露人物與社會間的矛盾來推動故事的發展,以給人們情感上帶來沖擊。
關于如何制造矛盾,方老師從人物塑造、情節如何制造、怎么“虐”主人翁、如何布局四個方面進行了闡述,更以家喻戶曉的電影、電視劇、小說中的主角為例,鼓勵學生在課堂上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引導同學們一步步分析人物存在的矛盾。
細讀文本佳作 巧設寫作懸念
甄明哲老師主要圍繞懸念與伏筆而講,強調了懸念與伏筆在文學作品中的作用。他對同學們熟知的《水滸傳》“武松打虎”和“風雪山神廟”兩個情節進行詳細解讀,舉例說明了從哪幾個方面入手設置懸念。
甄老師舉了多個例子,從側面反映了他的風趣和他豐富的閱歷。他提出寫作懸念的關鍵在于要對文本中的信息量進行有效掌控,從而激發讀者的好奇心。在寫作時,要有意識地給讀者設置“謎團”,讓讀者去“解密”。
在別人的故事中 豐富自己的人生
會講故事的人不一定會寫文章,但會寫文章的人一定會講故事。潘云貴老師通過“父親行竊、母親殺子、保姆犯罪”,為同學們講述了六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并且剖析了故事背后的原因。從主人公的“行動源”推出“激勵事件”,教會學生從一種素材里尋找自己想講的故事。
素材是所有的開始,素材源于經驗??蓪τ谌松涷灢蛔愕拇髮W生而言,他們的直接經驗太少,間接經驗便成了同學們寫作素材中的主角。潘老師對初學者積累素材提出了建議,即通過閱讀書籍、看電影、聽別人講故事、看新聞事件。
如何讓故事一波三折
劉景瑤老師給同學們就“故事的矛盾、懸念與伏筆”為主題展開了一堂不一樣的創意寫作課。課堂開始,劉老師提問:為什么童話故事中出現“從此,公主和王子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后故事戛然而止?同學們積極發言,某同學答道:“幸福美滿的生活對于讀者而言太過平淡了,故事沒有了起伏變得無趣。”劉老師表示該同學的答案雖然不完整,但是指出了中心點:故事很少是幸福美滿的,故事通常充滿矛盾與懸念。
劉老師舉出童話《白雪公主》為例,與同學們一起討論了如果將白雪公主的人設更改,故事又會如何發展。她還給同學們分享了一個萬能的寫作公式:渴望+障礙=沖突(矛盾)。
細描文章經典 共尋表現手法
田一潔老師進行了一堂以“故事表現手法”為主題的創意寫作學院作家示范課。故事的表現手法是本次上課的主題,田老師先回顧了上一節關于故事節奏的內容,做了一個暖場,將抒情、說明等表現手法具有的特點一一剖析,使同學們清晰回憶到了這些常見手法所具有的特色。
談起故事的表現手法,總讓人想到語文書上大段的寫作手法介紹,多少學生曾為內容繁瑣的介紹頭疼不已,田一潔老師的課是不同的,她沒有用大量的板書來將要講的內容羅列在黑板上,而是現場請同學們自己思考,用語言描述所需內容。
巧用寫作技巧 發揮自身“天賦”
徐庶老師首先用自己的作品《隱于林》為同學們介紹了一種文學體裁:散文詩,并以著名作家劉慶邦的作品為例來為同學們講解寫作技巧。課上,徐庶老師首先用傷仲永的例子來充分解釋了劉慶邦的觀點:作家有天賦,也有地賦,地賦是自己賦予自己的,是后天的努力,沒有地賦的支持,天賦很難發揮作用。
徐庶老師在說到劉慶邦的“種子論”時,讓同學們討論,然后發表自己的觀點,大家普遍認為短篇小說是一個點,而中篇小說是一條線,長篇小說展現的是一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