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美日本综合,亚洲精品免费视频,91香蕉国产观看免费人人

歡迎訪問,重慶移通學院

重慶移通學院

重慶移通學院

聯系方式

  • 地址:
    暫未填寫
  • 電話:
    暫未填寫
   校園動態>正文

漁樵耕讀,移通學院帶你領略農耕民俗文化

發布于:2016-12-06

  如今,隨著城市化發展進程加快,耕地被越來越多的工廠、商品房取而代之,蓑衣、鏵口、斗笠、石磨這些代表著華夏5000年歷史文明進步的農耕用具,也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在這日月交替、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變得記憶模糊起來。

  而有這么一個學生社團,在這么一所大學里,這些農耕工具都一件一件“跳”了出來,進行著一場以農耕工具展示為契機的民俗文化節。

  由重慶郵電大學移通學院團委主辦,該校農耕協會承辦的“第二屆農情農事民俗活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據悉,本次文化節從12月5日一直持續到12月10日,為期6天,共穿插5個子活動,其中“記農情,憶農事”之農耕文化掠影展于昨日中午11:00在教學樓廣場舉行,后續還將陸續帶來“游農園,品農韻”之農耕體驗課程、“學農技,增農藝”之農耕名師指導活動、“觀農影,話農情”之農耕觀影座談活動,最后則是“售農物,享農趣”之農耕作物營銷大賽,讓同學們親身體驗采摘、豐收、售賣的樂趣。本次文化節上,你既能夠體驗到城市的不斷變遷與農耕工具的淡出視野帶給你的視覺沖擊;感受到悠久歷史積淀下的農事文化精髓;分享農耕協會一學期以來的各項農耕體驗勞作活動;還能夠親身地參與到這些農耕活動中去,讓你領略到農耕文化、農耕活動帶給你的不一樣的魅力!

 

 

 

以農具做舟,暢游農耕文化長河

 

  農耕用具剛剛擺放到教學樓廣場上,便吸引眾多學生前來圍觀。對于同學們來講這些農耕用具或許是放在博物館中展覽的紀念品,但是對于農民而言,這些農事用具卻帶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它們不只是紀念品,更是賴以生存的耕作用具,在當今由鋼筋水泥構筑的城市里每一寸土地都顯得格外冰冷,冰凍住我們對于耕讀文化的熱愛,冰凍住我們參與耕讀勞作的熱情。

 

 



 

  農耕用具展示活動中的石磨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作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糧食加工機械方面的一大發明。這厚重的石磨磨出了質感細膩、香味悠久的耕讀文化。在看到石磨的時候,我們可曾想過它的歷史、它的演變過程?

 

 

  石磨,最初叫硙(wèi),漢代才叫做磨,由春秋時期著名的創造發明家魯班所制。考古學方面揭示的情況表明,石磨盤和石磨棒在我國的消失之時,便是我國圓形石磨的問世之日。石磨盤在其功能方面的改變,孕育著圓形石磨的誕生,這就是說,如果沒有石磨盤來研磨赤鐵粉,就不可能出現圓形石磨,因為只有在赤鐵礦變成粉末的情況下,人們才想到如何把大量的谷物加工成面粉,但是靠石磨盤和石磨棒的研磨又不能勝任這一工作。生活上的需要就迫使人們必須發明一種規模較大的面粉加工工具,石磨便由此孕育而生。悠悠歷史長河中耕作農具換了一代又一代,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向現代化、高效化進步。在這不斷變化中亙古不變是這無私的土地,是我們對于耕讀文化的不斷傳承。

 

 

 

以圖做柄,打開農耕文化之窗

 

  耕讀文化,“耕”即是從事農業勞動,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谷,養家糊口,以立性命;“讀”,即讀書,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儀,修身養性,以立高德。古代讀書人一邊辛勤耕作,一邊刻苦學習,無論耕作多么繁忙,也動搖不了他們讀書的意志。

  本次文化節上,在展示了眾多耕作用具之外,也展示了代表農耕文化的二十四節氣展板。二十四節氣作為中國歷法的獨特創造,從殷商時代開始,幾千年來對中國的農牧業發展起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更在2016年11月30日正式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還有兩塊展板同樣吸引了眾多同學的駐足細看,這兩塊展板展覽的便是同學們本學期以來在農場辛勤勞動、切身體會悠久耕讀文化的記錄相片。相片記錄下的不僅僅是一個個勤勞、忙碌的身影,更記錄下同學們在勞動中了解農耕文化、認識農耕文化、傳承農耕文化的過程。

 

 

 

以智慧作鎖匙,解開農耕文化之“謎”

 

  燈謎,作為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與中國傳統的農耕文化相結合又會發生怎樣有趣的化學反應?本次農情農事民俗文化節還把燈謎與農耕文化相結合,挑選了部分與農耕文化相關的燈謎,讓同學們在思考燈謎謎底的過程中了解、學習農耕文化,把枯燥的農耕文化變得生動形象更易理解。

 

 

 

把握“變”與“常”    傳承農耕文化之“常道”

 

  耕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其內涵十分豐富,包含做人、行事、信仰各個方面,作為新時代的接班人,我們不應忘記這些歷史符號,應當繼承和發揚古人耕讀文化的精神,“耕以修身,讀以明道”,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做一個賢達的、有知識、有情懷的現代公民。

 

 

  現代社會人們面臨各種生活與工作的壓力,更加需要養育人性的“耕讀文化”來陶冶情操、涵養人心。在長期艱苦的農業生產生活中,中華民族很早就養成了“克勤克儉”的美德和“人與天調,然后天地之美生”的思想,這在當今的工商文明、市場經濟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當今社會出現了過度消費、生態環境危機等現象,更呼喚著“克勤克儉、人與天調”的精神得到繼承和發揚。鑒于此,我們更加應該珍惜學校提供給大家的農場勞動機會,在勞動中去了解和體會這些優良的傳統,去探究和暢聊土地的神奇,去發現和創造我們美好的生活。


客服熱線/ 虛假信息舉報:023-67036800, 郵箱:[email protected]
Copyright ? 2012  北京百圣華地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重慶分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號:渝ICP備11007117號-3
        <menuitem id="o4u88"></menuitem>
        <menuitem id="o4u88"></menuitem>
          <ul id="o4u88"><center id="o4u88"></center></ul>

          •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石市| 荆州市| 汕头市| 即墨市| 淳化县| 临沂市| 洛隆县| 泰安市| 勐海县| 仙游县| 道孚县| 景泰县| 枞阳县| 泾川县| 玉门市| 洪湖市| 出国| 莱西市| 遂平县| 濉溪县| 辽阳县| 岗巴县| 芜湖县| 龙山县| 大港区| 五莲县| 溆浦县| 文山县| 正定县| 托里县| 昔阳县| 沽源县| 拉孜县| 桂东县| 伊川县| 体育| 德化县| 洞口县| 镇巴县| 隆尧县| 化德县|